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悼女·其十二》
《悼女·其十二》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阿母坟前是尔坟,虚空谁识幻来因。

游魂若返众香国,应念衰残火宅人。

(0)
鉴赏

这首诗《悼女(其十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哀悼女儿的逝世,表达了深沉的悲痛与对逝者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亲情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阿母坟前是尔坟”,以“阿母”与“尔”(女儿)的坟墓并列,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连续性,同时也强调了母女之间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这一句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哀愁的场景,预示着接下来情感的深度挖掘。

次句“虚空谁识幻来因”,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在佛教文化中,“虚空”常被用来象征无常与空幻,而“幻来因”则暗示了生命现象背后虚无的本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生死之间因果关系的探索。

后两句“游魂若返众香国,应念衰残火宅人”,则转向了对逝者灵魂的想象与祝愿。诗人设想女儿的灵魂如果能够返回“众香国”——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希望她能记住那些在人间经历衰老与苦难的人们。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亡灵的关怀与祝福,也蕴含了对生者与死者之间情感联系的延续,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女儿逝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死亡和亲情关系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首悼念之作,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探讨,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吴中汤孟实余闻之衍师道原同居七世矣能率正其家人庭无间言室无私藏诸舍少有不律辄晨起盛服至其寝门引咎自责必改而后止天子赐复以表孝义之门馆阁名臣皆为诗歌美之余虽未见君子中心藏之矣遂为之诗所谓不必寄元也

麋鹿尚群聚,鸾凤自孤鶱。

请书汤氏事,愿使薄俗敦。

其人字君实,其貌肃且温。

推孝达本始,同居及诸孙。

聚食近千指,何曾异一门。

弟兄尽廉士,娣姒多淑媛。

室中无私藏,堂上绝忤言。

卖药隐东市,共知齿德尊。

佳气日充闾,五云郁屯屯。

九天降雨露,自叶将流根。

赐复以终世,举家蒙厚恩。

(0)

次韵曹教谕见寄·其二

蹀躞双远游,独绕庭中树。

与世欲并臧,行行迷所遇。

有客吹洞箫,如泣亦如诉。

花月满良宵,如何此虚度。

(0)

寄胡伯衡兼呈叔父元理元美二首·其一

忆昔少年日,慷慨赋远游。

晨起揽白须,始知天地秋。

寒云去雁断,落木穷猿愁。

亲故各异方,谁当慰淹留。

此邦非吾土,怅望登兹楼。

长歌动幽愤,汗漫不可收。

(0)

欧阳学士过访

玉堂仙忽枉华镳,客舍如何采涧毛。

袖有建溪春一掬,莱山石鼎煮银涛。

(0)

晓行

依稀林影弄晨光,满袖东风野兴长。

沙岸雪消春涧暖,一湾流水落梅香。

(0)

杂兴·其十三

野芳韵幽襟,暄景逗春意。

僧居白云深,清磬出林际。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