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宜雨后,及节正清和。
叠树张青幕,连峰濯翠螺。
缘因欢喜结,意戒满盈过。
本是先忧者,忘忧理则那。
游山宜雨后,及节正清和。
叠树张青幕,连峰濯翠螺。
缘因欢喜结,意戒满盈过。
本是先忧者,忘忧理则那。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登山的清新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悟。首句“游山宜雨后”,点明了雨后的山景最为宜人,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基调。接着“及节正清和”一句,不仅提到了时节正值初夏的清朗温和,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与环境相契合。
“叠树张青幕,连峰濯翠螺”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层层叠叠的树木比作展开的绿色帷幕,将连绵起伏的山峰比作洗濯过的翠绿螺壳,形象地展现了雨后山林的生机勃勃与色彩斑斓,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缘因欢喜结,意戒满盈过”两句,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悟。通过“欢喜结”与“满盈过”的对比,表达了在欢喜中不忘自我约束,不被欲望所满溢,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最后,“本是先忧者,忘忧理则那”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自称为“先忧者”,即先于他人忧虑的人,但在此刻,他似乎找到了忘却忧愁的方法,即通过亲近自然、体验生活中的美好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登山的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