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意境。"老鸦衔肉纸飞灰",此句通过老鸦衔着腐朽的肉片和飞舞的纸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物质的无常,也暗示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
"万里家山安在哉!" 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山水之美的眷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肯定。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这两句通过提及古代隐士、道教名宿李白(太白)与道教神话中的德公,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先贤们的赞赏。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管宁是东汉末年的隐士,以其高洁自持著称,而王式则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此处诗人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坚守。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这句通过具体的景物,如城南、上巳日(古代节气之一)、木棉花与刺桐的生长变化,勾勒出诗人对自然界变迁的观察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淡泊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