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荒村古庙兮,人绀宇莲宫。
师纸钱堆里兮,人璎珞聚中。
师捞■摝蚬兮,人打凤罗龙。
师鳣鲜枯槁兮,人玉食雍容。
师与人隐显各异兮,卷舒一同。
为华严之弟兮,不入华严保社。
为洞山之子兮,不绍洞山门风。
欲遁其迹迹愈著,欲晦其名名愈崇。
夫能谨初护末,不沿他酒台盘兮,人莫知师之所知。
师独乐其乐,乐亦无穷。果如是兮,安有今日。
持短尺以量虚空,磨淡墨以邈虚空者哉。
师荒村古庙兮,人绀宇莲宫。
师纸钱堆里兮,人璎珞聚中。
师捞■摝蚬兮,人打凤罗龙。
师鳣鲜枯槁兮,人玉食雍容。
师与人隐显各异兮,卷舒一同。
为华严之弟兮,不入华严保社。
为洞山之子兮,不绍洞山门风。
欲遁其迹迹愈著,欲晦其名名愈崇。
夫能谨初护末,不沿他酒台盘兮,人莫知师之所知。
师独乐其乐,乐亦无穷。果如是兮,安有今日。
持短尺以量虚空,磨淡墨以邈虚空者哉。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心月所作的《蚬子赞(其一)》,通过对荒村古庙中师者的描绘,展现了僧侣与众人的鲜明对比。诗中以“师荒村古庙”起笔,形象地刻画出师者在简朴环境中的修行生活;“纸钱堆里”和“璎珞聚中”则揭示了世俗与出世的对立,师者在物质世界与精神追求之间保持着超然。
“捞■摝蚬”与“打凤罗龙”两句,通过日常劳作与华丽服饰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师者的朴素与清高。师者面对生活的简单与丰富,都能泰然处之,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鳣鲜枯槁”与“玉食雍容”则暗示了世俗的奢华与师者的淡泊。
诗人强调师者虽身处世间,但其行迹隐显不同,始终保持内心的清净,不随流俗。他们如同华严宗与洞山派的弟子,却不受门户之限,独自享受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深沉而无穷。
最后,诗人以“持短尺量虚空,磨淡墨邈虚空”作结,表达了对师者超越世俗、洞察宇宙的赞美,以及对他们独特修行方式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咸阳原上失秦鹿,戍夫入关竞驰逐。
君王自负十尺躯,傍人更讶重瞳目。
横行按剑一何威,叱咤四海随指挥。
诸侯西向受金印,壮士东归尽锦衣。
阴陵道中夜失援,垓下孤军独迎战。
百万王师来震天,八千子弟随飞电。
自言百战当一身,宁知一败损威神。
美人帐下看无主,骏马江边弃与人。
楚歌声高暮云伫,孤灯对酒惨不语。
盖世英雄力拔山,一夕悲哀泪如雨。
君不见三军缟素行负戈,乌江不渡愁风波。
古来失道众所弃,父老虽怜将奈何。
尹山山下湖水浮,仙人高居湖上头。
岁取灌田供薄饭,时来濯足弄扁舟。
尘埃濯尽玉体清,手攀琼树踏云行。
子孙学文兼学稼,咫尺不入夫差城。
我心爱之恨莫从,茑萝空思附长松。
遥持海上千年酒,寄向湖东七十峰。
泾公鼎鼐器,一德调咸酸。
委身奉明主,即事恒披肝。
云龙际嘉会,鱼水投至欢。
秉笏四十载,寸衷晚逾丹。
班马记言笔,房杜进贤冠。
所至见挺直,凛凛奸谀寒。
朅来守留京,建节上将坛。
军容一时肃,政蠹随手刊。
遂令鸿雁居,悉远豺狼患。
翻然忆莼鲈,匪谓伤秋残。
叩阍累十疏,缨冕先自燔。
止足不殆辱,永怀伯阳言。
回驾太勇决,何啻如转丸。
至今四海心,忽忽忧危安。
嗟予愧河伯,谬向东海观。
时沾勺水益,已足盈盂盘。
曲士束小教,语大固所难。
且愿待函丈,日听歌虞轩。
我闻黄虞民,罔识官师名。
老翁被素发,壤歌如孩婴。季世广法令,民心始忡?。
马牛急租税,鸡犬纷斗争。
兹邑苦穷僻,曾巘纾荒城。
谓云华胥国,颇遂桃源耕。
咨诹逮幽隐,转痛闾阎情。
山深吏治猛,里胥日纵横。
执热不以濯,煎膏难及明。
府帖增新役,赋籍何由平。
水枯网罟乱,孰使鱼不惊。
投笔坐长叹,泪下沾緌缨。
夕栖瑞洪渚,遥览渚北山。
相传洪崖子,乘云自此间。
履迹今尚存,其人邈莫攀。
粤余登征途,频年涉间关。
毁誉一婴心,寤言多所叹。
于兹诚踟蹰,振衣蹑前峦。
浲水莽浩浩,惊风荡回川。
欲济惜无梁,飙轮傥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