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谁无狐貉思,一年行矣又垂垂。
顾惭志行如山立,敢为推迁作浪悲。
贫贱已知安少壮,功名何有望衰迟。
长安此际尤萧索,坐念故人应窘炊。
秋尽谁无狐貉思,一年行矣又垂垂。
顾惭志行如山立,敢为推迁作浪悲。
贫贱已知安少壮,功名何有望衰迟。
长安此际尤萧索,坐念故人应窘炊。
这首宋诗表达了诗人赵蕃在秋季将尽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秋尽谁无狐貉思”以季节更替引发对生活的深沉思考,暗示了人们在寒凉时节对温暖的渴望,如同狐狸和貉子在严冬的寻找庇护。接着,“一年行矣又垂垂”感叹时光匆匆,一年即将过去,自己也已步入暮年。
诗人对自己的品行颇为自信,“顾惭志行如山立”,表明他自认为品德坚如磐石,不会轻易动摇或推诿。然而,“敢为推迁作浪悲”又流露出一丝无奈,暗示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之事,但他不愿因一时困境而悲叹。
面对贫贱与功名的现实,“贫贱已知安少壮,功名何有望衰迟”,诗人坦然接受现状,明白年轻时的抱负在岁月流逝中可能难以实现。最后,“长安此际尤萧索,坐念故人应窘炊”描绘出长安城此时的冷清景象,诗人不禁想念远方的朋友,担心他们在生活上可能面临的艰难。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又有对友情的牵挂,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王君善相多奇中,说好誇奇无刺风。
巳将幻化等虚空,问寿几何持底用。
遭时乏才偶致位,处非其宜常自讼。
词林每愧文字拙,玉带却怜腰胯重。
身归闾里困衰疾,心恋阙庭形夜梦。
端如老骥欹欲倒,骏骨虽存难受鞚。
清溪如玉绕屋庐,个个渔舟时看弄。
且将闲散乐馀生,岂望残年给残俸。
倦游客子何时去,屡欲言归天未许。
故乡乐事时上心,破浪长鱼日登俎。
一蓑一笠得自由,某水某丘犹可数。
前年有诏举逸民,一旦驰驿登天府。
岂知佐理自有才,勉强尽瘁终无补。
青春憔悴过花鸟,白日勾稽困文簿。
栖栖颜汗逐英俊,往往笑谈来讪侮。
倦㒒思归语见侵,瘦马长饥骨相拄。
天生我公出瑞世,辅相明时期复古。
好将图画上凌烟,未遂衣冠挂神武。
髭须半白称貂蝉,步履渐轻宜印组。
道长自觉小人消,乱沮政须君子怒。
得闲有兆天与祥,吉梦初回月当户。
因公此意乞归田,不辞歌诗为公舞。
君不见,竹冠布衣位至尊,汉家丞相非高门。
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当时入关佐天子,三杰首数韩王孙。
留侯儒者固益上,讵能刀笔同时论。
秦凶竟从赵高匿,楚虐幸有项伯恩。
英雄归汉有本末,丹青照水颜疑神。
平生折节黄石公,我怀独有沧海君。
咸阳原争两竖子,冥冥者鸿竟离群。
始知高视出一世,四皓未免趋风尘。
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师者真其人,赤松黄石何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