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其四》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其四》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同执群方至,因山十月催。

永违天日表,空有肺肝摧。

帐殿流苏卷,铃歌薤露哀。

宫中垂晓轫,西去不更回。

(0)
注释
同执:共同掌管。
群方:政务。
至:到达。
因山:在山中。
十月:秋季。
催:催促。
永违:永远离开。
天日表:阳光照耀的地方。
空:只有。
肺肝摧:内心悲痛。
帐殿:华丽的帷帐。
流苏:装饰帷帐的穗子。
卷:收起。
铃歌:铃声。
薤露哀:凄凉的音乐。
宫中:皇宫。
垂晓:接近黎明。
轫:车轮的轴垫,此处指行程。
西去:向西出发。
更回:再回头。
翻译
一同执掌政务至此,山中的秋意催促着时序。
长久地离开阳光照耀之地,内心悲痛无法言表。
华丽的帷帐如流苏般收起,铃声伴着凄凉的薤露之歌。
皇宫中已近黎明,他们向西离去,不再回头。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哀伤和无限留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皇帝挽辞时的复杂心理。

"同执群方至,因山十月催" 表明时间在不断流逝,季节更替,环境在促使着离别,但心中仍然不愿就此分离。"永违天日表,空有肺肝摧" 则是说虽身在人间,却与天日隔绝,只剩下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帐殿流苏卷,铃歌薤露哀" 描述的是宫中景象,帐殿之内有帷幕飘动,铃声与歌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宫中垂晓轫,西去不更回" 则是说在清晨时分,从宫中启程向西而行,但这次离别是永远的,不再回来。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自然景象和宫廷生活的描绘,传达了皇帝挽辞时的心情变化和深重的情感。每一个字眼都渗透着无尽的哀伤和不舍之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苦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吕朝散挽诗二首·其二

金马玉堂高步宜,中年遂与水云期。

太冲早擅三都赋,叔度难量万顷陂。

夜壑藏舟今孰在,白驹过隙事堪悲。

南园从此无行迹,老桧高松知未知。

(0)

醉蓬莱·其四和韵

大不逾粟许,飘散人间,直恁清烈。

管领芳樽,底事不渠屑。

中夜庭前,小山丛畔,韵度从来别。

那更今年,留连秋色,将傍菊月。

堪羡纱窗,胆瓶斜浸,浅酌低讴,人花双洁。

恼杀多情,一见一回悦。

生怕朝来,梧桐过雨,把花神摧折。

倩取骚人,黄香作传,笔未宜绝。

(0)

满江红·其五丁未初度自赋

老去生涯,都付与、一丘一壑。

功名事,惭非好手,几逢危著。

走马斗鸡年少趣,椎牛酾酒军中乐。

到而今、浑似梦中看,休休莫。江湖路,西风恶。

霄汉志,秋云薄。更那堪州铁,铸成重错。

当贵买臣毋足羡,知非伯玉真能觉。

问心期、应有海翁鸥,山人鹤。

(0)

沁园春·其三代为亲庭寿

轩冕傥来,功名杯水,行藏倚楼。

把方略评梅,工夫课柳,精神伴鹤,谈笑盟鸥。

草檄寻樵,移文问钓,任江上东南风未休。

君知否,问如今绿野,胜似青油。从伊万户封留。

算得似团栾歌笑不。

怕魏阙兴思,高车驷马,江湖难著,缓带轻裘。

雪意何如,新醪熟未,乐事良辰聊献酬。

从今去,更八千椿算,才一春秋。

(0)

水调歌头·其八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豪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0)

八声甘州·其二用前韵答和史制参

续仲宣、一赋小呼鹰,声名满荆州。

向宾筵游戏,毫端月露,皮里阳秋。

遍历文书刁斗,何患不封侯。

横槊风烟表,独占诗筹。

见说眉攒心事,在岷峨乡国,落日西头。

怅英豪遗恨,都付大江流。

伟平生、经纶雅志,把重弓、聊为汉关留。

中秋近,何如载酒,一笑登楼。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