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一百首·其二》
《颂古一百首·其二》全文
宋 / 释智愚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有三尺剑可以谒赵国,无千里眼难以见悬丝。

巍巍堂堂,三界大师。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智愚的《颂古一百首》之二,以“有三尺剑可以谒赵国,无千里眼难以见悬丝”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有三尺剑可以谒赵国”,这里的“三尺剑”象征着力量、勇气或决断力,暗示着拥有足够的实力或决心,就能够去追求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如同手持三尺长剑,勇往直前,挑战权威或实现理想。“谒赵国”则隐喻着追求某种目标或实现某种愿望的过程,赵国在古代历史中常被用来指代权力中心或目标所在之地。

紧接着,“无千里眼难以见悬丝”,“千里眼”在这里比喻的是远见卓识、洞察力或智慧,强调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远见,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把握正确的方向,就如同看不见远处的细线一样,容易迷失或失败。这句诗提醒人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智慧与远见同样重要,它们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巍巍堂堂,三界大师”,最后两句进一步升华主题,将前面的比喻和对比引向对人生境界的探讨。这里“巍巍堂堂”形容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成就,而“三界大师”则可能指的是超越了世俗界限、达到了精神层面高深造诣的人。这两句话表达了对那些具备深厚智慧、远见卓识,并且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卓越成就者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智慧和远见的重视,也传递了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启发性和哲理性。

作者介绍

释智愚
朝代:宋   号:虚堂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生辰:1185年—1269年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猜你喜欢

贤牧堂

贤牧存遗爱,邦人重此祠。

典刑前辈几,德政后来谁。

来日清泉濯,归时只鹤随。

不须看石碣,人口是丰碑。

(0)

读史·其五

今来古往一封疆,虎斗龙争几帝王。

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

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

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

(0)

临高台

高台暂俯临,飞翼耸轻音。

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回瞰周平野,开怀畅远襟。

独此三休上,还伤千岁心。

(0)

独酌

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0)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其二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0)

少年行二首·其一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