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酒朝来睡起迟,残英飞尽只空枝。
东君昨夜欺人醉,收拾春归不教知。
中酒朝来睡起迟,残英飞尽只空枝。
东君昨夜欺人醉,收拾春归不教知。
这首《春归》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即将逝去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中酒朝来睡起迟”,描绘了一个酒后初醒、慵懒起身的场景,暗示着诗人可能在春日里享受过饮酒赏花的乐趣,而“中酒”一词则巧妙地将酒意未消的状态与春日的微醺相联系,营造出一种醉意朦胧的氛围。
次句“残英飞尽只空枝”,紧承上句,形象地展现了春花凋零、枝头仅剩枯枝的景象。这里的“残英”不仅指凋谢的花朵,也暗喻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飞尽”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花瓣随风飘落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触动。
第三句“东君昨夜欺人醉”,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比作“东君”,赋予其人格化的特点,同时“欺人醉”三字巧妙地表达了春光易逝、让人措手不及的无奈感。这里不仅写出了春夜的悄然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对春日短暂的惋惜之情。
最后一句“收拾春归不教知”,直接点明了主题——春天的离去。诗人似乎在说,春天就这样悄悄地走了,不留痕迹,不让人们察觉。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蕴含着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不舍。
整体而言,《春归》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
种柳城南河水津,两岸几株高过人。
千回树下频来往,弄叶吹花恼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