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九首·其六》
《病中九首·其六》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古风

隆乾先绪微如线,负荷常忧力量轻。

已矣学农并学圃,非惟惭长亦惭卿。

沂源昔□渐师友,尚齿今谁问。

(0)
翻译
清朝初期的基业如同细线般微弱,常常担忧力量不足。
我已经决定既要学习农事又要学习园艺,不仅对自己年龄大感到惭愧,也对同辈感到自愧不如。
在沂源昔日的师友情谊逐渐淡薄,如今还有谁关心尊崇长者呢?
注释
隆乾:清朝初期。
先绪:祖先的基业。
微如线:非常微弱。
负荷:承担重任。
力量轻:力量不足。
已矣:罢了,已经如此。
学农:学习农业。
学圃:学习园艺。
惭长:对自己年长感到惭愧。
惭卿:对同辈感到自愧不如。
沂源:地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地方。
昔:过去。
师友:师长和朋友。
尚齿:尊重年长者。
今谁问:现在还有谁会询问或关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病中九首(其六)》。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在疾病中对于农事和学业双重担忧的作品。

首先,“隆乾先绪微如线”一句,通过“隆乾”指代农业劳作的艰辛,以及“先绪”暗示家族传承的责任,形象地表达了农业生产的繁琐和沉重。这两字组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深度,也强调了农事的不易。接着,“负荷常忧力量轻”则直接描写了诗人对于承担这些任务时所感受到的焦虑与无力。

“已矣学农并学圃”一句,则转向了对个人修养和学问的反思。“非惟惭长亦惭卿”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于自身修养不足以及未能尽到作为儿子的责任所感到的懊悔。

最后,“沂源昔□渐师友,尚齿今谁问。”这一句中的“沂源”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河流,也常用来比喻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诗人在此反思过去与师长、朋友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情景,而现在则感受到孤独无援,没人能问询自己的情况。

整首诗通过对农事和学业的双重忧虑,以及个人修养和家庭责任的自我审视,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于生活、学问、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