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杀陈琳,磨残铁砚收军后。
喜逢凉昼,千里都穿透。高处生寒,渐逼蛮花瘦。
人如旧,海光一溜。熨尽青山皱。
愧杀陈琳,磨残铁砚收军后。
喜逢凉昼,千里都穿透。高处生寒,渐逼蛮花瘦。
人如旧,海光一溜。熨尽青山皱。
这首《点绛唇·平远台秋眺》是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通过对平远台秋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与感慨。
首句“愧杀陈琳,磨残铁砚收军后”,以陈琳的典故开篇,暗含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谦逊自省,同时也暗示了创作背景可能与战争有关,磨砺心性如同磨残铁砚,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喜逢凉昼,千里都穿透”一句,描绘了秋日凉爽的白天,千里之景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悦之情。
“高处生寒,渐逼蛮花瘦”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高处的寒意逐渐逼近,仿佛连远处的花朵也显得瘦弱。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也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人如旧,海光一溜。熨尽青山皱”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中不变的渴望,尽管山川变化,但人心依旧,海光一缕照亮了青山,仿佛熨平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曈昽出扶桑,照见大黑洋。
直升中天上,万国蒙清光。
三山楼阁蓬莱东,丹霞翠壁金芙蓉。
鸿濛凝结古元气,我欲往游从赤松。
郯郎朝玉京,船发南风生。
海头挝鼓人起舞,椎牛酾酒祈神明。
远寄平安书,十日到直沽。
阿翁发半白,莫醉黄公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