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傥先言路,经纶重鼎司。
武文兼二允,爱直见双遗。
无复灵台论,空伤薤露诗。
邢山向郑国,千古意同悲。
倜傥先言路,经纶重鼎司。
武文兼二允,爱直见双遗。
无复灵台论,空伤薤露诗。
邢山向郑国,千古意同悲。
这首挽诗以哀悼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惋惜之情。首句“倜傥先言路”,赞颂逝者在言论上的豪迈与不拘一格,暗示其在政治道路上的卓尔不群。接着“经纶重鼎司”一句,表明逝者在国家治理上有着深厚的学识与卓越的才能,担任要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文兼二允”和“爱直见双遗”两句,进一步赞扬逝者不仅在军事(武)和文治(文)方面都有高超的技艺,而且为人正直,深得人心。这里的“允”和“遗”分别指允当和遗爱,表达了逝者在生前深受敬仰和怀念。
“无复灵台论,空伤薤露诗”则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的遗憾,以及对其逝世后人们心中所感受到的深切哀痛。通过“灵台论”和“薤露诗”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将哀思融入历史传统之中,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邢山向郑国,千古意同悲”两句,运用地理上的邢山与郑国作为象征,寓意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和影响如同邢山一样,永远屹立于人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纪念。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逝者跨越时空的共同哀悼之情,使得这首挽诗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表达,更具有了普遍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意义。
古有巢云子,构栖山木中。
淳贞既凋丧,土木穷人工。
一为侈心移,簪绂思华躬。
积宠乃倾危,瑶台成蒿蓬。
所以避世士,永希巢云翁。
浮云本无方,我居宁有终。
凌厉六合间,飘飘若冥鸿。
回视下土方,埃尘方濛濛。
青山几千仞,揽结甘所同。
安得往从之,邈焉仰高风。
清晨造田父,设馔当前庐。
呼儿出揖客,汛地先扫除。
欢客啜糁羹,年荒无旨蔬。
物薄礼乃丰,情亲心已舒。
感此坐复起,一饱不顾馀。
谁云贱可鄙,秖觉贵自疏。
不见闾里间,坐食常晏如。
如何肉食者,阔绝严追胥。
陶令本遗世,三径亦已多。
感慨起田园,从容理弦歌。
一朝谢时人,去官如脱疴。
至今门前柳,清照湖上波。
狄公后来者,屏斥留山阿。
维时改唐纪,翕翕张网罗。
公也立高庙,拜之涕滂沱。
至今林木幽,夜月闻佩珂。
二贤去已久,兹事凛不磨。
令尹建新亭,合祀理不颇。
上以厉风节,下以育菁莪。
悠悠百世下,兴感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