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山头一片石,可应文墨解沾襟。
轻裘缓带神长在,深谷高陵迹自陈。
南夏山川非故国,睦州香火说遗民。
惟君独念平吴后,千载丹青忆老臣。
岘山山头一片石,可应文墨解沾襟。
轻裘缓带神长在,深谷高陵迹自陈。
南夏山川非故国,睦州香火说遗民。
惟君独念平吴后,千载丹青忆老臣。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承枢札致祭羊公太傅庙有作率舜章同赋》中的片段。诗人以岘山上的石头为引子,表达了对羊公(羊祜)的敬仰和怀念。他称赞羊公即使身死,其精神犹在,如同轻裘缓带的风度,依然深入人心。诗人感慨南夏山川虽非羊公的故乡,但人们对他的追思犹如睦州的香火,绵延不绝,尤其是对他在平定吴地后的功绩铭记于心。最后,诗人感叹千年之后,人们仍会通过丹青画作忆起这位老臣的忠诚与伟大。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