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过庾岭,乡关渐已违。
江山原不改,世事近来非。
瑟岂刘门惯,人宁狗监稀。
驱车从此去,莫作旧时归。
客路过庾岭,乡关渐已违。
江山原不改,世事近来非。
瑟岂刘门惯,人宁狗监稀。
驱车从此去,莫作旧时归。
这首《度庾岭》是明代诗人袁崇焕所作,通过描绘过庾岭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客路过庾岭,乡关渐已违。”点明了诗人作为过客,行经庾岭,离故乡越来越远的情境。庾岭,位于广东北部,是通往岭南的重要关隘,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远行。诗人以“渐已违”三字,生动地表现了距离故乡渐行渐远的无奈与不舍。
接着,“江山原不改,世事近来非。”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指出江山依旧,而世事却在近来发生了变化。这里的“江山”,既指眼前的自然景观,也暗喻了国家的山河;“世事”,则涵盖了社会的变迁、人事的更迭。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的恒定与世事的多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态炎凉的感慨。
“瑟岂刘门惯,人宁狗监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世事变迁的思考。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此处借指音乐或艺术;刘门,可能是指某个家族或门派,暗示艺术或文化传承的衰落;狗监,原为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比喻地位低微的人。这两句通过乐器不再受到重视、艺术传承稀少以及地位低微者日益减少的现象,反映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人才的流失。
最后,“驱车从此去,莫作旧时归。”诗人决定继续前行,不再回头,表达了面对现实的决绝态度。这句话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过往的告别,蕴含着一种向前看、不回头的决心。
整体而言,《度庾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以及面对现实的坚强与决绝。这首诗不仅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还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