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红浅绿殿芳晨,野水凌寒避软尘。
一曲楚辞渔子去,隔江愁杀采花人。
轻红浅绿殿芳晨,野水凌寒避软尘。
一曲楚辞渔子去,隔江愁杀采花人。
这首诗名为《芙蓉》,作者是明代诗人陆深。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早宫殿景象,芙蓉花色淡红微绿,与寒冷的野外小溪形成对比,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一曲楚辞渔子去"引用了楚辞的意象,渔夫唱着歌离去,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一句"隔江愁杀采花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美景流逝和人事离别的淡淡哀愁,以及对采花人(可能是友人或自己)的思念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景寓情,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浓翠生阴,零红散雨,十里春光如绣。
冷落旗亭,喧阗花市,无计了除清昼。
方试将轻袷,早惊觉、沈腰销瘦。
可怜人异从前,那禁春尚依旧。怕问故人来否。
为隔岁馀香,尚留襟袖。
紫燕来迟,碧桃开遍,前度刘郎归后。
粉蝶寻芳去,便知得、蕊香轻透。
欲觅酴醾,杏花深处无有。
廿年季夏重逢闰,匆匆立秋旬许。
翠盖花疏,缃房菂老,又说骚人初度。笛杯再举。
记朋饮湖楼,坠欢如露。
况隔沧桑,液池回首棹行处。
而今悽指藕节,只渔乡几曲,销得残暑。
位占馀分,光随太乙,相对浑忘迟暮。芳心最苦。
似为我淹流,犯风淋雨。后十一年,可能来寿汝。
贫儒困韦布,郁郁不可居。
所见祇利名,得志将何如。
人生发未燥,入塾诵诗书。
道通天地人,识岂囿一隅。
举世病饥溺,拯之在吾徒。
伟哉文正公,志量世所无。
伏处怀庙堂,宦达忧江湖。
立朝三十年,寒素如其初。
禄入赡同宗,身外无赢馀。
世儒不自奋,观之徒嗟吁。
我来谒公祠,再拜立斯须。
愿言式高风,永为学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