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暖轻寒,花朝时候,谁把冰绡裁剪。
上苑栽云,孤村滞雨,消息江南应遍。
影绘斜阳里,又偷上、画屏争艳。
沉酣多少东风,人醉玉楼天半。
底事春先独占,自闹乱春情,又将春恋。
烟软嫣红,雾柔晴粉,眼见韶光都浅。
深巷箫声咽,怎消尽、蝶恋莺怨。
买得归来,晓妆人正肠断。
薄暖轻寒,花朝时候,谁把冰绡裁剪。
上苑栽云,孤村滞雨,消息江南应遍。
影绘斜阳里,又偷上、画屏争艳。
沉酣多少东风,人醉玉楼天半。
底事春先独占,自闹乱春情,又将春恋。
烟软嫣红,雾柔晴粉,眼见韶光都浅。
深巷箫声咽,怎消尽、蝶恋莺怨。
买得归来,晓妆人正肠断。
这首清代词作《探春·杏花》由江瑛所作,描绘了春天初临时的景象和情感。词中以"薄暖轻寒"开篇,展现了早春时节微凉而宜人的气候,"花朝时候"点明了正值百花盛开的日子。杏花的形象被比喻为"冰绡裁剪",既形容其洁白如雪,又暗示其娇嫩易碎。
上苑的杏花与孤村的细雨形成对比,暗示江南各地都在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影绘斜阳里,又偷上、画屏争艳",杏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生动,仿佛跃然于画屏之上,竞相斗艳。春风醉人,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陶醉于这如梦如幻的春色。
词人感叹为何春天独宠杏花,让它独自热闹,引发了对春情的深深眷恋。"烟软嫣红,雾柔晴粉"描绘了杏花花瓣的色彩,"眼见韶光都浅"则表达了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深巷中的箫声低沉哀婉,似乎连蝴蝶和黄莺也为春愁所困,难以排解。
最后,词人想象有人买下这满枝杏花,却在清晨妆扮时睹物思人,心生愁肠寸断。整首词通过杏花这一意象,抒发了对春天美好却又短暂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