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茜。怎大地阳和,峭风吹换。
更六花飞舞,向炉不知暖。
瞢腾倚醉趁椒盘,连举红螺盏。
说良辰、逝水年华,岁朝频见。无语暗心转。
记洗甲银河,捷书曾盼。负了韶光,踏枝鹊,处堂燕。
开灯时节依稀近,柳眉花眼。
问山中,历日都忘早晚。
早春茜。怎大地阳和,峭风吹换。
更六花飞舞,向炉不知暖。
瞢腾倚醉趁椒盘,连举红螺盏。
说良辰、逝水年华,岁朝频见。无语暗心转。
记洗甲银河,捷书曾盼。负了韶光,踏枝鹊,处堂燕。
开灯时节依稀近,柳眉花眼。
问山中,历日都忘早晚。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寒料峭与温暖阳和交织的氛围。"茜"字暗示了春天的色彩,"峭风"则刻画了春风的凛冽。"六花飞舞"可能指的是雪花,诗人感到即使在室内围着火炉也难以抵挡寒冷。接着,诗人通过饮酒来驱散冬日的沉闷,享受节日的欢乐,"连举红螺盏"描绘了宴饮的热闹。
诗人感慨时光匆匆,"良辰、逝水年华"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岁朝频见"则强调了新春的频繁到来。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期待,如洗甲待捷的军事胜利,但美好的时光并未如愿。"负了韶光"表达了一种遗憾,"踏枝鹊,处堂燕"则借物寓意,感叹自己未能把握青春。
临近元宵佳节,诗人期待着灯火阑珊,"开灯时节依稀近",而自然景色中"柳眉花眼"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最后,诗人询问山中的时间,似乎已忘却早晚,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超脱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早春立春为背景,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考,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情怀。
郎星锦帐,忽翩然归访,南溪孤鹜。
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
风露杯寒,芙蓉帐冷,笑受长生箓。
广寒宫殿,桂华应已新续。
不用翠倚红围,舞裙歌袖,共理称觞曲。
只把文章千古事,留伴平生幽独。
但使明年,鬓青长在,萱草春风绿。
诸郎如许,转头百事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