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包头绢,能披坏墨衣。
愧无灌溪辩,敢对末山机。
未肯题红叶,终期老翠微。
余今倦行役,投杖梦烟扉。
不著包头绢,能披坏墨衣。
愧无灌溪辩,敢对末山机。
未肯题红叶,终期老翠微。
余今倦行役,投杖梦烟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赠尼昩上人》。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与心境。
首句“不著包头绢,能披坏墨衣”,以“包头绢”和“坏墨衣”对比,形象地展现了僧人朴素的生活方式和超脱世俗的风范。接着,“愧无灌溪辩,敢对末山机”,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智慧与修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自谦之意。后两句“未肯题红叶,终期老翠微”,通过“题红叶”的典故,暗示了僧人不愿涉足尘世纷争,而向往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余今倦行役,投杖梦烟扉”,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厌倦,渴望归隐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刻画,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典故,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
二年食贫儿女煎,大寒客居衣里穿。
闭门穷巷气不屈,谁问过午无炊烟。
腹中万卷自得饱,冷热不假世人怜。
思归一日止旧隐,墙垣荆棘荒三椽。
青山不肯埋妙器,幅巾却作康庐仙。
今年再渡江北船,旋买走马趋日边。
即今日月九天上,陛下旰食思求贤。
结交老苍半台阁,亨衢插翼看翩翩。
朱颜谁无起家念,壮志输君先著鞭。
我今憔悴类蟠木,斧斤不到终天年。
病身无用聊自惜,对榻犹堪雨夜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