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千丈布青郊,竹下人家半结茅。
騕袅乱嘶芳草路,鞦韆遥在百花梢。
行歌宛转清溪答,步障逶迤碧树交。
独有浮丘衰柳在,不堪重赋孟城坳。
酒旗千丈布青郊,竹下人家半结茅。
騕袅乱嘶芳草路,鞦韆遥在百花梢。
行歌宛转清溪答,步障逶迤碧树交。
独有浮丘衰柳在,不堪重赋孟城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花朝的生动画卷。首句“酒旗千丈布青郊”,以酒旗高悬于绿野之上开篇,营造出节日的热闹氛围。接着,“竹下人家半结茅”一句,将视线转向了竹林中的几户人家,半掩的茅屋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透露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
“騕袅乱嘶芳草路”,马儿在芳草覆盖的小路上自由奔跑,嘶鸣声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机。“鞦韆遥在百花梢”,远处的鞦韆(秋千)挂在繁花之上,既是一种游乐设施,也象征着春天的欢乐与活力。
“行歌宛转清溪答”,人们沿着清澈的小溪边行走,歌声悠扬,与溪水的潺潺声相互应和,构成了一曲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乐章。“步障逶迤碧树交”,远处碧树连绵,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最后,“独有浮丘衰柳在,不堪重赋孟城坳。”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浮丘(传说中的仙人)与衰柳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后者则象征着季节更替中的暂时消逝。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花朝时节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