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层峰生绝奇,不知谁削混濛时。
高当南极开天柱,遥拱北辰转地维。
封邑于今仍旧址,荒苔何处觅残碑。
翠华隐现松杉里,漠漠九疑悬梦思。
万丈层峰生绝奇,不知谁削混濛时。
高当南极开天柱,遥拱北辰转地维。
封邑于今仍旧址,荒苔何处觅残碑。
翠华隐现松杉里,漠漠九疑悬梦思。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南岳纪游(其三)》描绘了南岳山峰的雄奇景象。首句"万丈层峰生绝奇"以夸张的手法赞美山峰之高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不知谁削混濛时"暗示了山峰的自然形成,仿佛是天地初开时的神秘力量所雕塑。
"高当南极开天柱,遥拱北辰转地维"进一步描绘了南岳山峰的重要地位,它如同支撑天地的天柱,又与北斗七星遥相呼应,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平衡和宇宙秩序。
"封邑于今仍旧址,荒苔何处觅残碑"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虽然昔日的封地痕迹已难寻觅,但诗人仍对古代的荣耀有所怀想。
最后两句"翠华隐现松杉里,漠漠九疑悬梦思"则以幽深的松杉林和朦胧的九疑山为背景,寄寓了诗人对过往历史和神话传说的遐想,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南岳的壮丽风光和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