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如银月欲低,纳粮船发五更鸡。
当河小妇怨相□,□璧乳儿寒自啼。
湖水如银月欲低,纳粮船发五更鸡。
当河小妇怨相□,□璧乳儿寒自啼。
这首元代丁复的《常熟道中(其二)》描绘了一幅夜晚湖景与民生疾苦的画面。首句“湖水如银月欲低”,以比喻手法写出湖面在月光映照下的宁静而明亮,仿佛银色的镜面,月儿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然而,随着下一句“纳粮船发五更鸡”,诗人笔锋一转,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辛劳。五更时分,天未破晓,农夫们已经忙碌起来,准备运送粮食,鸡鸣声中透出早起劳作的艰辛。
后两句“当河小妇怨相□,□璧乳儿寒自啼”,进一步深化主题。"当河小妇"可能指的是河边洗衣或等待的妇女,她们因生活困苦而发出抱怨;“□璧乳儿”则暗示家中贫困,连婴儿也因寒冷而啼哭。此处的“□”可能是原文缺失的部分,但不影响诗意的理解。这两句通过人物的悲苦境遇,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不公。
整首诗以景入情,寓言于事,展现出元代社会民生凋敝的一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