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百事懒,颇觉山林深。
体适解巾屦,情安弄书琴。
流年度寒暑,尽日看晴阴。
穷达苟不委,何以全素襟。
中岁百事懒,颇觉山林深。
体适解巾屦,情安弄书琴。
流年度寒暑,尽日看晴阴。
穷达苟不委,何以全素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年时期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沉浸,以及在自然与书籍中寻求心灵平静的状态。通过“中岁百事懒”,诗人表达了岁月累积后的淡泊心境,不再热衷于世俗事务,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亲近。“颇觉山林深”则点明了他对山林之美的深刻感受,山林不仅提供了身体上的舒适,更在精神上给予了极大的慰藉。
“体适解巾屦,情安弄书琴”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脱去尘世束缚,心灵得以自由的状态。他以轻松自在的身体状态享受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弹奏琴曲,读书,这不仅是对物质的解脱,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滋养。
“流年度寒暑,尽日看晴阴”描绘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时间在四季更迭中流逝,诗人却能悠然自得地观察天气的变化,从中寻找生活的节奏与乐趣。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
最后,“穷达苟不委,何以全素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无论命运如何起伏,只要保持本真之心,就能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净土。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总结,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坚守自我,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中年时期的内心世界,以及在自然与精神双重层面上的追求与满足,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智慧。
虎头不复傅金粟,魏武之孙聊可续。
如何三昧画中王,解使天机照人目。
含毫不动先有情,万态了了随经营。
偶然得意洒春色,日辅月角须臾成。
精神还仗精神觅,笔下区区徒刻画。
故知巧匠盘礴时,万里丹青减容色。
君不见齐梁大士天所开,幼僧不许僧繇猜。
师今幸有印泥手,貌取当年黄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