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一旅人,吴楚据南面。
不知千载下,究竟谁贵贱?
仲尼一旅人,吴楚据南面。
不知千载下,究竟谁贵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咏史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人以孔子为例,暗示历史长河中人物地位的变迁。"仲尼一旅人",将孔子比喻为一个普通的旅行者,尽管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在当时可能并未受到极高的尊崇。"吴楚据南面"则暗指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的强大,这些地方势力可能象征着不同时期的权势者。最后两句"不知千载下,究竟谁贵贱"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演变的深沉思考,强调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人们对于贵贱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象征,寓言式地探讨了权力更迭与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体现了曾巩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淮上惊波欲去难,更逢春雪下云端。
思君一夜如千里,手把琼枝不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