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长桥如长虹,西来太湖桥下通。
我家落日水如镜,照见人影在波中。
吴江长桥如长虹,西来太湖桥下通。
我家落日水如镜,照见人影在波中。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以吴江长桥和太湖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首句“吴江长桥如长虹”,运用比喻手法,将长桥比作长虹,形象地描绘了桥梁的形态与气势,同时也暗示了桥梁连接两岸,如同彩虹般跨越天际,增添了画面的壮丽感。
接着,“西来太湖桥下通”一句,点明了长桥的位置与功能,它不仅连接了两岸,还通向了广阔的太湖。太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以其浩瀚的水面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此处通过“西来”二字,强调了长桥与太湖之间的自然联系,以及从远处眺望时的开阔视野。
“我家落日水如镜”一句,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家所在的环境。夕阳西下,湖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景象。这里的“如镜”不仅形容了湖面的平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结束的宁静氛围。
最后,“照见人影在波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宁静和谐的画面。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人的倒影清晰地映现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吴江长桥、太湖、落日和人影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
偶过慈仁寺。看门前、五株松树,婆娑尽矣。
二十年来风景异,不谓树犹如此。
感旧事、攀条流涕。
白发青衫驱款段,笑无端、贳酒荆高市。
听击筑,悲风起。又逢佳节黄花里。
怅登高、西山残照,暮云千里。
极望齐州烟九点,家在吴头楚尾。
添几幅、荒丘废垒。
汉寝唐宫何处问,只滔滔、不断浑河水。
买一棹,吾归耳。
旅怀孤孑。正屋角冻云,垂垂将雪。
别绪千端,羁愁万斛,强把绿樽罗列。
暗想画楼佳梦,羞说悬弧时节。
最不准,是蛛丝挂鬓,金荷双结。凄切。
天亦妒,眉妩风流,京兆偏磨折。
玉漏声迟,梅花吹罢,俯仰顿教心热。
洗盏且开笑口,顾曲重添华发。
怎消受,这酒阑灯灺,满阶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