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愁人料。谁说湖天秋好。
唤起诗心,水杨柳外残照。晚晴杪。
微见团山白庙,霜空隔磬难到。
布帆远,鹭影飞同缟。似带离魂飘未了。
苔石横波,云根一半都老。落霞悄。
几点摇红疏蓼,今夜侬来系棹。
总是愁人料。谁说湖天秋好。
唤起诗心,水杨柳外残照。晚晴杪。
微见团山白庙,霜空隔磬难到。
布帆远,鹭影飞同缟。似带离魂飘未了。
苔石横波,云根一半都老。落霞悄。
几点摇红疏蓼,今夜侬来系棹。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易顺鼎的《下水船·洞庭晚泊,望团山》,描绘了洞庭湖秋日傍晚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总是愁人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暗示了他对秋天的敏感和哀愁。接着,“谁说湖天秋好”反问,引出对秋景的质疑,暗示美景背后隐藏着诗人心中的不快。
“唤起诗心,水杨柳外残照”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水边杨柳上的景象,虽然美丽,却也触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但这种欲望似乎并未带来愉悦,反而加重了他的愁绪。“晚晴杪”点明时间,微弱的阳光穿透云层,映照出团山白庙的轮廓,远处的钟声因为空气中的霜露而显得模糊难闻。
“布帆远,鹭影飞同缟”写帆船渐行渐远,白鹭的影子与天空融为一体,画面宁静而凄凉。诗人的心绪似乎随着船的远去而飘渺不定。“似带离魂飘未了”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离别之情的缠绵。
“苔石横波,云根一半都老”描绘了湖面的苔藓和岸边的石头,以及云雾缭绕的山脚,这些景象都显现出岁月的沧桑,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落霞悄”以悄然隐退的晚霞为背景,增添了寂寥的气氛。
最后,“几点摇红疏蓼,今夜侬来系棹”以几点红色的蓼花点缀在稀疏的芦苇中,暗示了诗人期待在此地过夜,仿佛想要借此留住片刻的安宁,结束漂泊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秋日景色,融入了诗人深深的愁绪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独特的诗歌风格。
扁舟溯浙江,日暖天气清。胥涛寂无声。
篙工挂席帆,涉险如履平。
不谓时适然,自诧伎已精。
中流舍维楫,醉卧日月横。
烟云忽异色,亭午风浪生。
两涯忽黯淡,一叶随攲倾。
津人巧不施,反念西佛名。
同舟已自诀,立葬东海鲸。
雨声忽自霁,雾暗忽复明。
举酒迭相贺,骄气又已盈。
同舟幸身安,气塞莫敢争。
谁知翻覆手,顷刻分阴晴。
既乏共济力,拂衣起徒行。
津鼓匆匆,犹记得、故人相送。
春江上、鸟啼花影,马嘶香鞚。
情逐阳关金缕断,泪和杨柳春丝重。
算别来、几度月明时,相思梦。山万叠,愁眉耸。
春一点,归心动。问风俦月侣,有谁游从。
百里家山明日到,一尊芳酒今宵共。
任楼头、吹尽五更风,梅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