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江晦叔二首·其二》
《次韵江晦叔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0)
注释
钟鼓:形容江南岸边的热闹景象,可能指寺庙或庆典的钟鼓声。
归来:指诗人从梦境中返回现实。
浮云:比喻世事的瞬息万变。
孤月: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使外界变化,内心依旧明亮。
倾盆:形容雨势极大。
翻水成:比喻诗篇如同流水般涌现。
二江:指两条河流。
木杪:树梢,高处。
桥横:描绘桥梁横跨江面的景象。
翻译
江南岸边钟鼓声响起,梦境中我归来惊醒。
世事如浮云般变换无常,唯有孤月照耀我心明。
大雨倾盆而下,我的诗篇依然如流水涌动。
两条江水争相送别客人,我在树梢上远望,桥梁横跨其上。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家乡之美好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钟鼓声、江南岸边归来后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浮云时事改"一句,暗示着世事无常,变化莫测,而"孤月此心明"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坚定和清醒。

接下来的"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通过对比自然界的雨水与诗人的创作,表达了诗人面对不断变化的情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懈怠力。最后两句"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则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展示出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无限情感。

整个诗作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宿斯和岭徐氏

青山投宿问斯和,安乐真同邵氏窝。

幸记松楸邻贵里,云仍奕叶假经过。

(0)

晓枕作

义利须明判两途,斩钉截铁是嘉谟。

不于生死路头悟,何以能为大丈夫。

(0)

书罢将就寝灯花灿然漫成此句

书罢倦忘眠,银灯花灿然。

道心方烱烱,诗思更绵绵。

抚景时虽迈,谋生事贵专。

古人如可作,日愿执其鞭。

(0)

题林茂宰桥东书屋

幽栖篱落野桥东,多种芸香与桂丛。

童冠沂雩春杳霭,吾伊灯火夜玲珑。

一从黄榜蜚声远,几度青山入梦浓。

幼学壮行男子事,留传冰檗满花封。

(0)

怀张太守·其二

一见寻歌归去来,宁能两地不徘徊。

从今遇有东飞雁,剩写新诗慰尔怀。

(0)

钟潭岭

东游旧友论心好,西返新诗得趣频。

又喜野花缘道涌,嫩红满眼似迎宾。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