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因上人访予相山夜闻二子诵书有诗次韵》
《因上人访予相山夜闻二子诵书有诗次韵》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方惊妙论雨侵坐,忽喜新诗光照人。

物外交游清似水,梦中忧患碎如尘。

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īnshàngrén访fǎngxiāngshānwénèrsòngshūyǒushīyùn
sòng / wángzhīdào

zhàngdōngláiqínhányánxiāngqīn

fāngjīngmiàolùnqīnzuòxīnshīguāngzhàorén

wàijiāoyóuqīngshuǐmèngzhōngyōuhuànsuìchén

értóngzhèngchénglóngcuòyìngjuélínwén便biànyǒushé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中夜景,诗人在月下聆听二子诵读书声,心境十分宁静和喜悦。开篇“杖锡东来意亦勤”表明诗人手持拐杖,步履匆匆地前往某个地方,情感充满着急切之意。紧接着,“寒岩枯木自相亲”则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岩石与枯木在夜色中彼此陪伴,显得十分亲密。

“方惊妙论雨侵坐”一句,诗人似乎被一种超凡脱俗的讨论或感悟惊醒,而这种境界如同细雨般悄然降临,使人感到既出乎意料又令人心旷神怡。紧接着,“忽喜新诗光照人”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欣喜,仿佛新的诗篇能够带来光明和温暖,照亮人们的心灵。

“物外交游清似水”这一句,则将诗人的精神境界比喻为清澈如水的交流,这种交流超越了世间的纷扰,达到了一个清净无染的层次。"梦中忧患碎如尘"则透露了诗人虽然在现实中可能承受着忧虑和痛苦,但在梦中这些烦恼都变得渺小得如同尘埃,可以轻易被风吹散。

最后,“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信心。"儿童"指的是后学者或年幼的学生,而“承砻错”则意味着他们正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而"应觉临文便有神"则暗示,只要他们能够沉浸于文学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超凡的灵感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中诵读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文化传承和个人心境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无题四首·其一

我病无能到处穷,子才安得尚漂蓬。

如何共饮重阳酒,相对无言似乃翁。

(0)

椿阁·其一

往时椿阁老,盛德传乡闾。

至今风流在,遗芳殊未疏。

(0)

初离建康·其一

尝忆他年出旧京,汴堤榆柳与船平。

宁知此日钟山路,亦是东行第一程。

(0)

方允迪挽词二首·其一

已矣儒林老,今为地下郎。

空山留几杖,遗稿漫文章。

径狭风霜远,溪深草木长。

伤心钓台路,千载閟幽光。

(0)

作雨不成旱暑愈甚未能就道

三日阴风雨不成,坐嫌冲暑作宵征。

敢因贫故累公子,尚欲闲时寻友生。

兵甲未休心已醉,诗书颇费眼犹明。

便须准拟庵居用,拄杖绳床折脚铛。

(0)

初至桂州二首·其一

连年走遐方,所至若邮传。

未论道艰阻,先问米贵贱。

贼势来未已,行役我已倦。

解鞍憩空馆,敢叹此异县。

清泉上短绠,一洗尘垢面。

瘴疠非不深,美酝良可恋。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