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将军打门惊,瓦釜何从得此声。
谁道枯肠三碗怯,能令俗骨一生清。
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
从此客来真水厄,吾方正酒学泉明。
不因将军打门惊,瓦釜何从得此声。
谁道枯肠三碗怯,能令俗骨一生清。
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
从此客来真水厄,吾方正酒学泉明。
这首诗名为《茶(其四)》,作者是宋代诗人潘牥。诗中通过描绘品茗的情境,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庸俗之气的鄙视。首句“不因将军打门惊”暗示了品茶环境的宁静,与外界喧嚣形成对比;“瓦釜何从得此声”则以瓦釜比喻粗俗之人,暗示只有真正的雅士才能欣赏到茶香之妙。
接着,“谁道枯肠三碗怯”赞美饮茶能提神醒脑,即使喝上三碗也不觉苦涩,反而能净化心灵,提升品格。“能令俗骨一生清”进一步强调茶的清雅之效,能够洗涤世俗尘埃,使人心灵清明。
“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借用了典故,鸿渐是《世说新语》中的名士,这里暗指品茶之人应如鸿渐般品味高雅,而党进则是粗鲁之人,不知以雪水烹茶的雅趣。诗人借此批评那些不懂得品茗之道的人。
最后两句“从此客来真水厄,吾方正酒学泉明”表达出诗人决心以泉明(唐代僧人,以茶闻名)为榜样,对待客人不再提供普通的酒,而是以真茶待之,展现出诗人对茶文化的坚守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茶为媒介,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和纯净人格的向往,以及对庸俗社会风气的批判。
道衍河汾满座春,陶成后学仰经神。
心兵斗垒才真捷,腹稿联篇语贵新。
鸠杖轻扶尊国老,皋比常拥护金身。
眉齐鸿案成仙眷,亲见麻姑鸟爪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