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
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
嵚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偪侧殆覆颠。
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
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
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
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
嵚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偪侧殆覆颠。
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
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
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春日游历山川时的所见所感。开篇提到因循时俗,施惠于民,尤其是在高龄之年。接着描述了出发浔阳,整顿车驾游览山水的景象。白云聚集在晴朗的山谷中,群峰延伸至远方的天际。
诗人又描写了奇特的石门状貌和香炉中的清幽烟雾,以及荒废的田野、倾覆的树木,显示出一种自然与人事相间的意境。随后提到了一位释迦牟尼的居所,周围环境华美而又不失庄严。
诗中还透露了时间久远,自古至今的历史变迁,以及东西竹林寺内清澈的泉水。人间的繁华与岁月的流逝,殿宇的辉煌与险峻的楼阁,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是朝廷所派遣的使者,将教化播撒于民间。他们追求道德之妙,希望能公正无私地处理事务。内心应与高尚之物相契合,外界纷争不再牵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