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赤石龙潭》
《观赤石龙潭》全文
宋 / 丘葵   形式: 古风

豢扰久不氏,神物失所从。

砧岩石壁下,岂足为龙宫。

亦有万仞海,茫茫与天通。

谁言汝为智,出入人鬼中。

穷冬天地闭,风云末由逢。

泠泠一掬溜,于焉托孤踪。

(0)
翻译
长久以来被囚禁,神异之物失去归宿。
它栖息在石壁缝隙,怎能算是龙的宫殿。
也有万丈深渊海,浩渺无边连天空。
谁说你智慧超群,能在人鬼世界游走。
寒冬时节天地冻,风云变幻难以逢。
清冷的一滴水,就在这里寄托孤独的踪迹。
注释
豢扰:囚禁、束缚。
久不氏:长久以来失去原有的归属。
砧岩:坚硬的岩石。
龙宫:神话中的龙居住的地方。
万仞海:极深的海洋。
智:智慧。
人鬼:人间和阴间。
穷冬:严寒的冬季。
风云:自然现象,象征时局变化。
泠泠:形容水声清冷。
溜:水流。
孤踪:孤独的踪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仙境或神秘之地的向往和追求。

“豢扰久不氏,神物失所从。”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此处游走,却又难以捉摸其踪迹。这里,“豢扰”一词形容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声音,“不氏”则意味着不为人知,“神物失所从”则是说这些超自然的存在已经迷失了方向。

“砧岩石壁下,岂足为龙宫。”诗人将自己置身于险峻的山岩之下,这里的环境虽然壮丽,却也让人感到一种力量不足以构成传说中的龙宫。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心中理想仙境的一种追求。

“亦有万仞海,茫茫与天通。”这里的“万仞海”形容的是广阔无垠的大海,而“茫茫与天通”则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仿佛可以直接沟通天地。

“谁言汝为智,出入人鬼中。”诗人质疑那些自称聪明之人,他们能够在人类和幽灵之间自由穿梭,这里既有对世俗智慧的怀疑,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越常规、达到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穷冬天地闭,风云末由逢。”在严寒的冬季,大自然似乎关闭了它的大门,即便是风和云也难以相遇,这里描绘了一种封闭而孤寂的景象。

“泠泠一掬溜,于焉托孤踪。”最后两句诗,则是一种安身立命的追求。诗人仿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寻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栖息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家园的深切愿望。

作者介绍

丘葵
朝代:宋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猜你喜欢

南还途次感怀·其五

经过徐北地,凭轼问兴亡。

王霸千秋气,山川百战场。

圣明开草昧,日月洗洪荒。

卜世金瓯重,何当计彻桑。

(0)

冬夜与戴公纶诸子泛月

泛泛定何适,怜幽每驻桡。

得林仍见月,维岸亦听潮。

把酒飘零失,狂歌意气骄。

鸣榔且归去,野寺报钟遥。

(0)

三月三日与客泛舟

又是暮春初,和畅来惠风。

远寻脩禊迹,遵渚扬小艟。

何必会兰亭,少长亦已同。

水满混天高,舟行坐镜中。

虽复在桑梓,俨与灵境通。

海鲔跃旋湍,风鹘磔深丛。

鳞羽各自欣,人生复何庸。

彭殇不待齐,委运得从容。

斯意苟冥会,当尊莫放空。

(0)

乌栖曲·其一

白玉流苏翡翠床,不辨灯光与月光。

谁道城乌解报曙,三更乱啼误欢去。

(0)

子夜夏歌·其四

纳凉褪罗裳,反侧睡迟迟。

所欢特底来,唐突就侬嬉。

(0)

与东丈并桨南归索余鹪鹩园诗舟次鹅湖萧然无事辄以艰韵成之政得五首言之不次冀略之耳·其二

一区虽近市,半亩暗通江。

高柳低城堞,流萍漾绮窗。

窥纶鱼泼泼,饮砚鸟双双。

不厌南邻近,从君倒玉缸。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