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天朗见秋毫,足力穷时所历高。
老子何曾烦一步,舆夫攀陟不辞劳。
风吹天朗见秋毫,足力穷时所历高。
老子何曾烦一步,舆夫攀陟不辞劳。
这首诗描绘的是登高远望的场景,以轻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风吹天朗见秋毫”写出了秋日晴空下微风轻拂,万物清晰可见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心境的开阔与敏锐。接着,“足力穷时所历高”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在疲惫之时,通过攀登得以达到新的高度,象征着人生的困境中也能寻得超越与提升。
后两句“老子何曾烦一步,舆夫攀陟不辞劳”引用了老子的典故,老子原意为无为而治,这里却反其道而行,说老子并不需要亲自行走,而是由车夫费力拉车,暗喻自己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犹在,如同乘车观景,享受他人之力。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阶段性的理解,即使身体力行不再,也能借助他人的力量继续前行,不失为一种智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登茅峰为载体,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展现出宋末元初文人陆文圭的独特视角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