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城苍翠列如屏,云外钟声花外听。
话旧衫痕春酒绿,课儿书味夜灯青。
山中招隐双蓬鬓,海内倦游一草亭。
最是凭栏吟眺处,清池岩石影珑玲。
重城苍翠列如屏,云外钟声花外听。
话旧衫痕春酒绿,课儿书味夜灯青。
山中招隐双蓬鬓,海内倦游一草亭。
最是凭栏吟眺处,清池岩石影珑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重城苍翠列如屏”,以“重城”象征城市,用“苍翠”和“如屏”形容其绿意盎然,仿佛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既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云外钟声花外听”,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钟声悠扬,似乎从云端传来,与花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话旧衫痕春酒绿,课儿书味夜灯青”,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春日里,绿酒相伴,谈笑风生;夜晚,灯火映照下,读书声与孩子的欢笑声交织,温馨而又充满生活气息。这里不仅描绘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诗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山中招隐双蓬鬓,海内倦游一草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山林间,他与友人共度时光,双鬓已白,却心怀宁静与自由。同时,他也曾遍游天下,如今选择在草亭中安顿下来,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最是凭栏吟眺处,清池岩石影珑玲”,点明了诗人的最爱之处——倚靠栏杆,远眺清池与岩石,光影交错,美不胜收。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友情、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平生识字不满百,浪窃声名有惭色。
反观身世每自鄙,何以使子心莫逆。
前月驰书许访我,恐我无钱厌宾客。
惠书问疾继踵来,为贺更生重悽恻。
我力不能事耕稼,性又不耐营官职。
承明辞归茹藜糗,侯封鼎食谁愿易。
今年疟鬼忽侵凌,寒热交争类勍敌。
垂头伏枕二十旬,腰腹枵羸面如腊。
嗌乾恃粥不善饭,下床须扶还按壁。
向来意气隘九州,顷步颠踬真可惜。
所忻元兄督家政,甔石无储免忧戚。
抱书欹卧困即眠,见客暂起饥辄食。
万事尽抛思虑表,一身岂恤饥寒迫。
古来贤豪例穷苦,屠儿贩竖千金殖。
皇天予夺有深意,众生浅闇何由识。
君来不须念我贫,厌饫仁义非外得。
薄田近穫十斛麦,炊之作糜可朝夕。
溪南磐石广数仞,墙头新笋高百尺。
竹间读书石上卧,青云为盖苔当席。
颇闻海上有巨鳌,鼓舞洪涛气腥黑。
请君持竿亟一掣,脍肉作脯如山积。
尽俾黔黎饱君德,与君大嚼醉千日,免使穷愁恼胸臆。
《寄脩德》【明·方孝孺】平生识字不满百,浪窃声名有惭色。反观身世每自鄙,何以使子心莫逆。前月驰书许访我,恐我无钱厌宾客。惠书问疾继踵来,为贺更生重悽恻。我力不能事耕稼,性又不耐营官职。承明辞归茹藜糗,侯封鼎食谁愿易。今年疟鬼忽侵凌,寒热交争类勍敌。垂头伏枕二十旬,腰腹枵羸面如腊。嗌乾恃粥不善饭,下床须扶还按壁。向来意气隘九州,顷步颠踬真可惜。所忻元兄督家政,甔石无储免忧戚。抱书欹卧困即眠,见客暂起饥辄食。万事尽抛思虑表,一身岂恤饥寒迫。古来贤豪例穷苦,屠儿贩竖千金殖。皇天予夺有深意,众生浅闇何由识。君来不须念我贫,厌饫仁义非外得。薄田近穫十斛麦,炊之作糜可朝夕。溪南磐石广数仞,墙头新笋高百尺。竹间读书石上卧,青云为盖苔当席。颇闻海上有巨鳌,鼓舞洪涛气腥黑。请君持竿亟一掣,脍肉作脯如山积。尽俾黔黎饱君德,与君大嚼醉千日,免使穷愁恼胸臆。
https://shici.929r.com/shici/ZfZ56uCVC.html
空同外史清都客,吸景餐霞炼精魄。
误落尘世八千年,回首仙山云雾隔。
自言曾师广成子,为掌外庭称外史。
记得轩辕问道时,拜跪坛前月如水。
大布宽衫著双屐,千里遨游如咫尺。
曳杖狂歌吴市门,卖药独走金陵陌。
金陵陌上相识多,水楼月榭随经过。
有时醉卧冶城馆,有时静坐钟山阿。
我识冰颜今十载,夜与烧灯论物外。
五更鼻息如雷鸣,忘却天地和身世。
外史去来无定期,出门便不知所之。
松斋阒寂三日雪,待子一笑同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