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其六》
《浣溪沙·其六》全文
宋 / 吴文英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0)
注释
铜花:铜镜。
比喻水波清澈如镜。
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
夜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
晓:清晨时分。
水花:荷花。
春休:春天结束。
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
叶先愁:树叶先凋谢。
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翻译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渔家月明景象,融合了静谧的自然美与渔人的生活情趣。起首“波面铜花冷不收”一句,以波面的“铜花”形容水面的金光,既表现了秋夜水面的清凉,又透露出一种不能收拾的孤寂之感。

接着“玉人垂钓理纤钩”,则是以“玉人”指渔女,将其美好与温婉之态描绘无遗。同时,通过对她正在理钓的情形刻画,传递出一种细腻和专注。

第三句“月明池阁夜来秋”,直接点出了月光的明亮,环境的静谧,以及季节的转换。其中,“夜来秋”四字,更是深化了诗人对秋意境的把握和感受。

第四句“江燕话归成晓别”,则引入了江边的燕子在谈论着归巢之事,通过这些小动物的行为,增添了一种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象征着一日将尽,夜色渐浓,生物各自回巢。

“水花红减似春休”此句中,“水花”指的是池中的荷花或其他水生植物,“红减”则表现出秋天植物开始凋零的景象,以此来反映季节更迭,生命轮回的主题。

末了,“西风梧井叶先愁”,通过西风和梧桐叶子的飘落,表达了一种对秋天即将到来的忧虑与感伤。梧桐叶子在秋风中飘零,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也让人不禁产生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月明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渔女垂钓等生活片段的点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之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中生命轮回的一份深情与感慨。

作者介绍
吴文英

吴文英
朝代:宋   字:君特   号:梦窗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生辰:约1200~1260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猜你喜欢

寄同年陈行人因彼人来卖茶问及故云

昨来试问卖茶人,为说君家是远邻。

欲折梅花寄相忆,一枝老尽故园春。

(0)

夏日睡起漫兴

瓦枕藤床醉梦醒,竹窗幽户午阴清。

隔林好鸟如相约,时复来啼三两声。

(0)

寄味道四绝·其二

屋后青山户外溪,红尘隔断足幽栖。

春风想像行吟处,绿树阴中听鸟啼。

(0)

兰二首·其一

楚畹春深候,幽兰气味新。

宜将纫作佩,寄我玉堂人。

(0)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形十首·其九

云壑森烟树,扁舟钓夕阳。

平生谁是侣,鸥鹭日徜徉。

(0)

寄余处恭先生

悬壶久住大江濆,俞拊家声远近闻。

红满杏林涵宿雨,丹成药灶霭春云。

围棋花径销春昼,听雪松窗坐夜分。

羡尔平生多雅趣,交游来往总斯文。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