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支机锦字斜,短檠题曲墨痕加。
剔开红燄钗初拔,埽罢青蛾镜半遮。
照别慵垂双箸泪,合欢喜结并头花。
佯羞却把银缸背,报道金莲散晚衙。
深夜支机锦字斜,短檠题曲墨痕加。
剔开红燄钗初拔,埽罢青蛾镜半遮。
照别慵垂双箸泪,合欢喜结并头花。
佯羞却把银缸背,报道金莲散晚衙。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深夜灯下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活气息。首句“深夜支机锦字斜”,以“支机”暗喻女子手中的织机或笔杆,暗示她正在夜深人静之时,以锦字(绣字)寄托情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短檠题曲墨痕加”,描述女子在昏黄的灯光下,专心致志地书写或绘画,墨迹斑驳,映衬出她的专注与深情。
“剔开红焰钗初拔,埽罢青蛾镜半遮”,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展现女子的美丽与优雅。她轻轻挑起燃烧的红烛,摘下头上的钗子,又半掩着镜子,这一系列动作既体现了她的娇羞,也透露出她对美的追求和自我欣赏。接下来,“照别慵垂双箸泪,合欢喜结并头花”,写出了女子分别时的不舍与离愁,以及团聚时的喜悦与幸福,情感细腻动人。
最后,“佯羞却把银缸背,报道金莲散晚衙”,通过女子假装害羞,背对着银色的灯盏,以及向他人报告金莲(可能指女子或某种象征物)已离开,进一步展现了她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既有离别的哀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落日江楼,山不尽、乱云横碧。
还又见、人家烟火,倚天青壁。
貔虎夜攒分远近,鱼龙入海无南北。
道军门、昨夜有人来,传佳檄。歌慷慨,余平昔。
今潦倒,嗟何及。幸此身膏沐,太平文德。
方喜诗坛逢老手,却愁酒阵当强敌。
便从今、都与捲降幡,知吾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