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
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
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凭谁与问。
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鞮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
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
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
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
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
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凭谁与问。
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鞮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
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
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
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摸鱼儿·和陈次贾仲宣楼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主人公在楼头的活动,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以及对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忆。
"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楼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招欢伯"可能是指某种招引喜悦之物或情境,而"和风吹老芳讯"则表明了诗人与大自然的沟通和呼应。
"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 这几句描绘了楼头的景色,以及诗人凭栏远望时的心境。"蒲萄绿"形容的是楼外的青翠景致,而"碧岑才寸"则是对远处山峦之美的描述。"无尽兴"表明了这种景色带给诗人的无限欢愉。后两句则写出了即便是在燃竹烹泉的声音中,诗人也能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喜悦。
"凭谁与问。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铜鞮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 这几句则是诗人对过去历史的追思和怀念。诗人站在楼上,凭栏远望,心中泛起了对于旧城郭的怀想,以及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回忆。"铜鞮路"可能是指通往长安的一条道路,而"极目长安甚近"则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向往和亲近感。最后两句"当时宾主相信",可能是在表达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信任和景仰。
"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 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翩翩公子登高赋"可能是在写诗人的自我状态,而"局面还思著紧"则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严肃态度。后两句则是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谩课柳评花"可能是在形容春天的景色,而"援镜搔蓬鬓"则是一种梳妆打扮的情状。最后一句"江平浪稳",则描绘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水上情境。
"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生活的一种渴望和无奈。"怅我有兰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拥有与享受,而"何人共楫"则是在询问谁能与之同舟共济。最后一句"毋作孔明恨"可能是对于历史上的某种故事或人物(如诸葛亮)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日常生活以及对过去历史的追思,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门外可罗雀,长者肯来寻。
留君且住,听我一曲楚狂吟。
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但看镜中影,双鬓已星星。
人生世,多聚散,似浮萍。
适然相会,须索有酒且同倾。
说到人情真处,引入无何境界,惟酒是知音。
况有好风月,相对且频斟。
郊原浩荡,正夺目花光,动人春色。
白下长干佳丽最,寒食嬉游人物。
雾卷香轮,风嘶宝骑,云表歌声遏。
归来灯火,不知斗柄西揭。
六代当日繁华,幕天席地,醉拍江流窄。
游女人人争唱道,缓缓踏青阡陌。
乐事何穷,赏心无限,惟惜年光迫。
须臾聚散,人生真信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