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和·其一》
《七和·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

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

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

闻说卜邻王翰了,长卿安敢出偏师。

(0)
翻译
少年时期才华出众,受到众人赞赏,未曾想到东家竟然拥有这样奇特的人物。
流言蜚语中不断有人散布这里有老虎的谣言,但这位词人却像熊罴一样威猛,不为所动。
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仿佛口袋里装满了三年的艾草,补救国家弊病时自然有五彩丝线可用。
听说他与王翰为邻,这样的邻居选择让人放心,我怎敢轻举妄动,如同司马相如不敢轻易出兵。
注释
妙年:青年时期。
文价:才华。
东家:主人。
奇:奇特人物。
谗者:造谣者。
虎:谣言。
词人:诗人。
罴:熊罴,比喻威猛。
探囊:积累经验。
三年艾:丰富经验。
补衮:弥补国家弊病。
五色丝:各种才能。
卜邻:选择邻居。
王翰:指贤明的人。
长卿:司马相如的字,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偏师:轻率出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词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七和(其一)》。诗中的“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美与惊讶。接下来的“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则描绘了一种文学争鸣的场景,其中“虎”与“罴”都是用来比喻文人的高洁和勇猛。

诗中“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两句,则是对个人处境的描写。诗人可能遭遇了困顿,无力购买装饰用的五彩丝线,只能用简单的艾草来填充衣囊以保暖。

最后,“闻说卜邻王翰了,长卿安敢出偏师”一句,通过提及古代名将王 翦(字汉)和长卿(即左丘明),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勇于冒险的精神态度。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才华的赏识,也透露出个人在困境中仍保持着文学创作的决心和自信。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春日登北山望塞外诸峰

西北云山控紫台,望中野马息尘埃。

莫嫌邱垤无风景,应是昆崙一脉来。

(0)

题双鹊春梅图七言绝

春光怜物去犹迟,满树琼华未落时。

他日檐前传好信,此身原在最高枝。

(0)

咏菊影代李叆川作

绿阴掩映画图新,菊圃昏黄解倦人。

莫惜飞花馀晚节,又从明月认前身。

幽人遁迹原难近,澹友高情恰好亲。

说与丹青浑未解,谁传粉本作殊珍。

(0)

过十三山口占

北镇临青幽,山尽南山口。

峭茜如列屏,岚光入虚牖。

古洞锁金牛,神物夜出走。

不为五丁驱,粪金日一斗。

岂似田间来,洪縻系人手。

(0)

渡辽河

莫莫轻寒道阻长,临流马意怯波凉。

冰痕浮涨鱼鳞细,沙碛惊风羊角狂。

川路有情怜过隙,春秋无恙祝高堂。

年来时缅趋庭训,履薄临深矢勿忘。

(0)

十二月祗谒祖墓

东山佳气霭重重,远接村庐树色浓。

裕后有资皆世泽,当前何处想音容。

春温秋肃惊霜露,鸟语花香侑鼎钟。

谡谡松声风定后,遗音似祝大夫封。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