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言仲父更何亲,自是西皇太上身。
阳翟千金方返楚,邯郸一女已亡秦。
春秋有作归商贾,宾客相将盗圣人。
风俗至今倡乐盛,史公何忍记桐轮。
休言仲父更何亲,自是西皇太上身。
阳翟千金方返楚,邯郸一女已亡秦。
春秋有作归商贾,宾客相将盗圣人。
风俗至今倡乐盛,史公何忍记桐轮。
此诗《吕不韦》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吕不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首句“休言仲父更何亲,自是西皇太上身”,开篇即以议论的口吻,对吕不韦的身份地位进行了肯定,指出他并非寻常之辈,而是有着非凡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这里的“仲父”、“西皇太上”都体现了吕不韦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
接着,“阳翟千金方返楚,邯郸一女已亡秦”两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进一步描绘了吕不韦的活动范围和影响。阳翟和邯郸分别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城市,吕不韦的活动涉及这两个地区,显示了他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同时,“千金”和“一女”分别代表了财富和美女,这些词语的使用,不仅凸显了吕不韦的财富和权势,也暗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春秋有作归商贾,宾客相将盗圣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吕不韦的另一面。这里“春秋有作”可能是指吕不韦参与编纂《吕氏春秋》,而“商贾”和“圣人”则分别代表了世俗与道德的对立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吕不韦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同时,是否能坚守道德和理想的一种质疑。
最后,“风俗至今倡乐盛,史公何忍记桐轮”两句,是对吕不韦在后世影响的评价。诗人认为,尽管吕不韦在生前可能有过许多争议,但他的影响至今仍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同时,诗人也对历史记载者提出了疑问,是否应该详细记录吕不韦的负面行为,尤其是那些可能被视为“桐轮”(古代车轴,常用来比喻重要事务)的行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吕不韦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复杂性格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财富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记载者责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