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三十二》
《诗偈·其三十二》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中人乐寂静,下士好威仪。

菩萨心无碍,同凡凡不知。

佛是无相体,何须有相持。

但令心了事,遮莫外人疑。

如人渴饮水,冷暖心自知。

(0)
注释
中人:普通人。
寂静:宁静。
下士:地位低的人。
威仪:外表仪态。
菩萨:佛教中的修行者。
无碍:无所拘束。
凡凡:凡夫俗子。
不知:难以察觉。
无相体:没有形象的本质。
有相持:有形的礼拜形式。
心了事:内心明白。
遮莫:无需。
外人疑:外界的疑惑。
如人:如同人。
渴饮水:口渴喝水。
冷暖心自知: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翻译
普通人喜欢宁静,地位低的人重视外表仪态。
菩萨的心灵无所拘束,与凡夫俗子一般难以察觉。
佛的本质是没有形象的,何需执着于有形的礼拜形式。
只要内心明白,外界的疑惑无需在意。
就像口渴的人喝水,冷暖只有自己体会。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诗人庞蕴之手,体现了佛家禅宗对心性本真的追求和领悟。开篇“中人乐寂静,下士好威仪”两句,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其中“中人”指的是中等品级的人,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谧;而“下士”则是指那些地位较低的人们,他们更注重外在的礼仪和威严。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对不同价值观的追求,也映射出作者对于内外修养的关注。

接着,“菩萨心无碍,同凡凡不知”两句,则深入探讨了佛教中的菩萨境界。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在于其心灵无所挂碍,无分别、无执着,与凡人相处时却又不露声色,让人难以觉察。这既是对菩萨修行的一种赞美,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佛是无相体,何须有相持”一句,更进一步探讨了佛的本质。佛法中讲求的是超越一切形象和相状的真理,即使在修行过程中,也不应执着于某种特定的仪式或相貌。这句话传递出一种对内在精神实践的强调。

最后,“但令心了事,遮莫外人疑”及“如人渴饮水,冷暖心自知”两句,则指向了一种修行上的直接体验和个人感受。修行之人,只需让自己的心灵真正理解并了悟佛法,就能避免他人的质疑和怀疑。这种了悟就像一个口渴的人喝水,冷暖自知,不需要外界的任何认可。

整首诗偈通过对比中人与下士、菩萨与凡人的差异,以及对佛教本质的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真理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雨后

阴阴春日暖风轻,新水溪湾到岸平。

宿雨湿山深树暗,夕阳开浦远山明。

(0)

山居乐二首·其一

一径杳无车马,万山忽有人家。

相问不知岁月,惟见开花落花。

(0)

子夜四时歌五首·其四冬

起来不梳头,冒冷弄冰雪。

侬手原不寒,郎心为谁热。

(0)

杂兴次罗赞善韵四首·其四

静里浑将岁月忘,澄神端坐竹方床。

济时已负廷三策,算老俄惊杖一乡。

寸管窥天形太狭,北辕之越路空长。

玄谈绮语知无补,不及潜心《道德》章。

(0)

代赛玉寄沈太玄

去年今日花前别,肠断《阳关》一曲歌。

谁解相思情更苦,思君泪比别君多。

(0)

张太学载酒同刘侍御彭秀才石佛院看芍药因怀龙湾徐太守

山绕吴宫旧馆娃,清江曲曲绿杨斜。

偶移画耽同杯酒,不道空门有艳花。

白日帘栊堪幕雾,夕阳栏槛更添霞。

美人不见偏惆怅,欲折琼枝感岁华。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