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颠狂太劣生,雨师懒困洒来轻。
若言不被云君误,谁放斜阳作晚晴。
风伯颠狂太劣生,雨师懒困洒来轻。
若言不被云君误,谁放斜阳作晚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名为《雨作抵暮复晴五首(其五)》。从诗句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理解。
“风伯颠狂太劣生”,这里的“风伯”指的是掌管风的神,形容风势之强烈,“颠狂”则是形容其猛烈无序,如同狂风暴雨一般。诗人用此句来描绘狂风怒吼的情景。
接着,“雨师懒困洒来轻”,“雨师”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指的是掌管雨水的神灵。“懒困”则形容雨水下得悠闲而不急迫,给人一种舒缓、和谐之感。
第三句“若言不被云君误”,这里的“云君”继续了前面的拟人化手法,将云想象成一位高贵的君主。诗人似乎在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位云中的君主的错觉,那么接下来的情景就不会发生。
最后,“谁放斜阳作晚晴”,“斜阳”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太阳,光线已经开始倾斜。诗人问道,是谁让这斜阳变得如此明媚,使得天气在暮色中转为晴朗?
整首诗通过风、雨、云、日这四种自然元素,展现了一个从狂风暴雨到和煦晚照的自然过程。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想象,将瞬息万变的天气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