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明松径,寒波荡夕阳。
眼经尘驿倦,心与海鸥凉。
摇落耕期晚,艰难战迹荒。
攀鳞违素愿,谁可语行藏。
残雪明松径,寒波荡夕阳。
眼经尘驿倦,心与海鸥凉。
摇落耕期晚,艰难战迹荒。
攀鳞违素愿,谁可语行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金州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自然的感慨。
首联“残雪明松径,寒波荡夕阳”,以“残雪”、“松径”、“寒波”、“夕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冬日黄昏的凄美景象。残雪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照亮了通往松林的小径;而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夕阳的余晖在水面上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颔联“眼经尘驿倦,心与海鸥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孤独。他仿佛是旅途中的一只海鸥,经历了无数的风尘劳顿,心灵也如同海鸥般感到一丝凉意。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海鸥,形象地表现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疲惫与渴望安宁的心态。
颈联“摇落耕期晚,艰难战迹荒”,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看到农事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丰收无望,同时又感叹于战争留下的荒芜痕迹,暗示了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无奈。
尾联“攀鳞违素愿,谁可语行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他想要追求的纯洁愿望(“攀鳞”可能象征着追求高洁或理想)与现实相违背,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同时,他也发出疑问:“谁能理解我的行藏?”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寻求共鸣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愁耳偏工著雨声,好怀常恐负山行。
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倦憩客犹勤访寺,幽栖吾欲厌归城。
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
百尺危楼,千间峻宇,艳歌出入从容。
幻身无赖,何异烛当风。
旧日掀天富贵,当时耀、绝代英雄。
百年后,都归甚处,一旦尽成空。诸公。
闻早悟,抽身退迹,跳出樊笼。
念本初一点,牢落无穷。
幸遇时平岁稔,偷闲好、消息圆融。
忘机处,灵波湛湛,独镇水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