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

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

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

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

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

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0)
翻译
孤雁飞过吴地的天空,旅人感伤着傍晚的时节。
松江上的风轻轻吹过,江面上的孤帆快速行驶。
姑苏台上树叶凋零,洞庭湖的橘子在秋霜中收成。
长洲之外景象萧瑟,只见寒山孤独显现。
胡马在秦云下嘶鸣,汉军士兵慌乱失散。
关中有人擅自占据,天下人为此忧虑不安。
南楚之地有美如玉的佳人,她用瑶瑟诉说相思之苦。
我独自漂泊在遥远的海边,遥望万里之外的日出。
面对敌人,我甘愿拿起武器,谈论兵法时又勇于放下笔墨。
迎风振臂,我在寻找可以托付的树木,准备投身其中。
但我宁愿回归远方的深山,过着云游松林、食栗为生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与离乱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开篇即以“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表达了秋天孤雁的凄凉与被囚禁之人的哀伤,随后通过“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逃离现实困境的向往。

接着,“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则描绘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橘子被霜打的景象,透露出时光易逝与物是人非之感。"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中的“萧条”形容空旷无人的情境,而“唯见寒山出”则表现了对远方的眺望和心中所系。

战争的氛围在“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中显现出来,"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则指出了战乱带来的危机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忧虑。"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中的“琼枝”象征着美好的愿望,而“相思怨瑶瑟”却透露了对亲人或故土无法相见之痛。

最后,“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独处异乡的孤寂感,以及对战乱中的英雄事迹无力回天之叹息。最终,诗人选择“不如归远山”,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逃离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杰出作品。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临江二首·其一

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

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

(0)

林泉独饮

丘壑经涂赏,花柳遇时春。

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轻人。

(0)

殿前曲二首·其二

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

(0)

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其五

御马牵来亲自试,珠毬到处玉蹄知。

殿头宣赐连催上,未解红缨不敢骑。

(0)

春意二首·其一

去日丁宁别,情知寒食归。

缘逢好天气,教熨看花衣。

(0)

伤堕水乌

一乌堕水百乌啼,相吊相号绕故堤。

眼见行人车辗过,不妨同伴各东西。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