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渠绕舍净无埃,渠上孤亭傍竹开。
数载各因微禄去,今朝同载小舟来。
闲听啼鸟裁诗句,笑对青山酌酒杯。
情景留人归未得,隔林已见晚鸦回。
翠渠绕舍净无埃,渠上孤亭傍竹开。
数载各因微禄去,今朝同载小舟来。
闲听啼鸟裁诗句,笑对青山酌酒杯。
情景留人归未得,隔林已见晚鸦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黄仲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翠渠环绕、竹亭静立的自然美景,以及与友人周广德共同泛舟其上的欢愉场景。
首联“翠渠绕舍净无埃,渠上孤亭傍竹开”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与整洁,翠绿的渠水环绕着居所,一旁的竹亭在翠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静谧。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
颔联“数载各因微禄去,今朝同载小舟来”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数年分别,皆因微薄的官职而分离,如今却能一同乘舟游于翠渠之上,这份相聚的难得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闲听啼鸟裁诗句,笑对青山酌酒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悠闲心境和与友人的亲密互动。在鸟鸣声中,诗人仿佛灵感涌现,即兴创作诗句;面对连绵的青山,他们举杯畅饮,笑声与酒香交织,营造出一幅和谐欢乐的画面。
尾联“情景留人归未得,隔林已见晚鸦回”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与不舍。即使心中渴望归家,但眼前的景致如此迷人,使得归心稍显迟疑。最后,林间的晚鸦归巢,似乎也暗示着一天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离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峄阳之山,传名曰桐,六律相没五音中。
七轸弦调皆是意,审详误则亦如空。
清秋寂静华堂深,听之令我思沈吟。
幽兰里韵冬夜永,且合大道古人心。
舜制南风治苍生,方知尧化广聪明。
初弹将了移声去,悲风秋思翻更互。
鸟啼别鹤何凄凉,秪闻断续手挥忙。
慢引来催急风雨,寒泉妙滴散馨香。
过了中秋后,今夜月方佳。
看来前夜圆满,才自阙些些。
扫尽乌云黑雾,放出青霄碧落,恰似我情怀。
把酒自斟酌,脱略到形骸。问渠侬,分玉镜,断金钗。
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鬓边华。
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兴,不是旋安排。
安得高飞去,长以月为家。
修篁翠葆人家,分明水槛光中住。
就中得要,危亭瞰渌,小桥当路。
一榻桃笙,半窗竹简,清凉如许。
纵武陵佳丽,若耶深窈,那得似、双溪趣。
一夜檐花落枕,想鱼天、涨痕新露。
多君唤我,扫花坐晚,解衣逃暑。
脍切银丝,酒招玉友,曲歌金缕。
愿张郎,长与莲花相似,朝朝暮暮。
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
伊昔岂无水,巨浸连天白。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
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
倏然卷地来,一扫不遗力。
但觉田亩空,不见仓箱积。
馀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
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
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
我方还里闾,正值此艰厄。
有心怀拯救,不寐欲通昔。
念无捐廪人,此意空愤激。
民饥犹己饥,吾宁忍独食。
作糜倒瓶粟,恨不及九百。
纠合族与邻,乐从有吾叔。
岂但一时利,永作他年额。
要令里中人,自此长饱德。
虽或有凶年,不复更他适。
郑罕与宋乐,未足为匹敌。
施厚报必丰,会须看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