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台先生以西汉定陶铜鼎置于焦山首倡媵鼎歌命同人和之得五古二十六韵》
《云台先生以西汉定陶铜鼎置于焦山首倡媵鼎歌命同人和之得五古二十六韵》全文
清 / 方廷瑚   形式: 古风

吉金重鼎彝,精神孕山岳。

铜花齧蚀余,得一夔已足。

吾师富藏弆,古器罗梣椟。

商周众赢秦,审定剧精确。

就中西汉鼎,隶古铭可读。

器盖蔌煮湘,鼻耳苔斑驳。

共自隃麋汧,量衡咸纪录。

汉帝尊陶陵,蒸尝表虔肃。

五色歊浮云,金景灿盈目。

火炎草木焦,硕果幸不剥。

拂拭入仙馆,赖免污莱辱。

吾师位鼎衡,说士甘如肉。

爱士贡庙廊,俾为苍生福。

爱鼎不自私,永图置岩谷。

突兀古谯山,大江绕其麓。

中有南促鼎,光焰四山烛。

丹山珠交柯,蓝田璧合珏。

自古物通神,有耦而无独。

海云枯木堂,厥鼎寄幽躅。

丹青绘作图,琳琅书作幅。

送鼎载沙棠,絪缊云气覆。

翻嗤饕餮者,岑赝纷争逐。

寿梦应晋求,甲父餍齐欲。

名或夸嗜古,实不能免俗。

孰如此一举,鼎寿无疆祝。

奇光夺珉碑,佳话压玉局。

遥夜山灵朝,皓月照黄鹄。

(0)
鉴赏

这首清代方廷瑚的五言古诗,以西汉定陶铜鼎为主题,展现了对古物珍视与历史文化的敬仰。诗人首先赞美了鼎的厚重与精神,如同山岳般雄浑,即使经过岁月侵蚀,一夔纹饰已足珍贵。他描述了老师收藏众多古器,尤其对西汉鼎的隶书铭文赞赏有加,提及鼎盖烹煮湘水的典故,以及铭刻的量衡记录。

接着,诗人追溯了鼎的历史,提及汉帝对鼎的尊重,以及鼎在祭祀中的重要性。他形容鼎的光彩如云霞般灿烂,即使在火中也不失其光泽,最终得以洁净地进入仙馆,成为百姓福祉的象征。诗人以“鼎衡”比喻老师的权威,他们像解说者一样传播知识,为社会带来福祉。

诗中提到鼎被放置在焦山,其中南促鼎尤为瞩目,其光芒照亮四周。诗人感叹古物与神灵相通,强调了鼎的象征意义。他还提到了鼎的流传,从海云枯木堂到丹青图绘,甚至被装船运送,寓意着文化传承。

最后,诗人批评了贪婪之人对鼎的争夺,指出即使是古代君王也未能免俗。然而,他认为将鼎置于山间,是对它的最佳保护,这举动堪比长寿和佳话。整首诗以山灵皓月的景象收尾,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崇高理想。

作者介绍

方廷瑚
朝代:清

方廷瑚,字铁珊,号幼樗,浙江石门人。嘉庆戊辰举人,官平谷知县。有《幼樗吟稿》。
猜你喜欢

送赵天挺归省兼寿墅西先生

墅西丛竹日平安,莺谷鸥汀恣结欢。

喜有凤毛三釜养,宁须蝉蜕九还丹。

秋风舴艋催飞鸟,冬日斑斓落舞鸾。

寿越古稀登耄耋,封从郎署进堂官。

(0)

湖山雅趣图为太仓张俞题

青山隐隐水悠悠,此日披图忆旧游。

远树云开湘浦晚,孤帆日落洞庭秋。

萍踪自昔随流转,华发谁今为国忧。

却笑薄才终恋阙,湖山雅趣付君收。

(0)

麻姑山读颜鲁公碑次左天官韵

嗟嗟颜鲁公,仙都有遗笔。

晦蚀几百年,忽然见今日。

爱公非爱书,于心若有失。

所以甘棠篇,珍重良不一。

凿石亟珍之,千古表陈迹。

仙都赖壮观,谁能忘游息。

(0)

李白酒楼

曾骑五花马,山水恣遨游。

一去无消息,空存旧酒楼。

(0)

奏凯

犬戎巢穴一时平,手挽银河洗甲兵。

回首狼烽无处觅,只留寒月照边城。

(0)

金瓶牡丹

万岁山前春雨寒,五侯亭馆倚雕栏。

莫轻今日穷途眼,曾向金瓶赏牡丹。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