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多胜地,列屋栖高禅。
妙供积香苾,宝华散金莲。
往时入廛手,来见住世缘。
辽辽百年后,慧炬无复然。
我公具正眼,为续旃檀烟。
诸方坐老衲,具足世法船。
少开迷云昏,氛埃遂澄鲜。
我来偶相值,杖履参高軿。
拈花起一笑,归去跨林泉。
从兹竹阴下,饱饭纵横眠。
闽山多胜地,列屋栖高禅。
妙供积香苾,宝华散金莲。
往时入廛手,来见住世缘。
辽辽百年后,慧炬无复然。
我公具正眼,为续旃檀烟。
诸方坐老衲,具足世法船。
少开迷云昏,氛埃遂澄鲜。
我来偶相值,杖履参高軿。
拈花起一笑,归去跨林泉。
从兹竹阴下,饱饭纵横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佛教寺庙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开篇“闽山多胜地,列屋栖高禅”两句,勾勒出一处隐逸的佛教圣地,其建筑宏伟,环境清幽,是修禅养性的理想之所。
接着,“妙供积香苾,宝华散金莲”描述了寺庙中香火不断、佛事兴盛的情景。香苾即香炉中的香灰,积累而成;宝华指的是佛教中的珍贵之物,如经卷等,这里比喻为美丽的花朵,散发着金色的光辉。
“往时入廛手,来见住世缘”两句,则透露出诗人曾经到寺庙中求取法物或参拜佛像,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尘世轮回的认识。
“辽辽百年后,慧炬无复然”表明时间流逝,佛教的智慧之光虽已不再,但诗人仍旧怀念往昔的辉煌岁月。
“我公具正眼,为续旃檀烟”中,“我公”指的是寺庙中的高僧,具有清净无染的正见,能够延续佛法的香火,即使佛法衰微,仍旧保持着对佛教的信仰和传承。
“诸方坐老衲,具足世法船”则描绘了四面来到寺庙中修行的僧侣,他们坐在那里如同老者般沉稳,通过佛法作为渡过生死轮回的工具。
“少开迷云昏,氛埃遂澄鲜”两句表达了一种境界,佛教智慧之光照亮了世间的迷雾,使得原本混浊的心灵变得清澈明净。
“我来偶相值,杖履参高軿”则是诗人偶然到访,与寺庙中的僧侣相遇,他们手持拐杖,步行于山林之间探寻佛法的深奥。
“拈花起一笑,归去跨林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参访寺庙后,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就如同拈花微笑般简单而自然,然后告别离开,回归到自己的修行之地。
最后,“从兹竹阴下,饱饭纵横眠”则是诗人找到了一个有着浓密竹林的安静处所,在那里吃饱了饭,无忧无虑地躺下休息。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丰富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一首充满禅意和生活情趣的佳作。
青琐门外安石榴,连枝接叶夹御沟。
金墉城西合欢树,垂条照彩拂凤楼。
游侠少年游上路,倾心颠倒想恋慕。
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自言家在赵邯郸,翩翩舌杪复剑端。
青骊白驳的卢马,金羁绿控紫丝鞶。
躞蹀横行不肯进,夜夜汗血至长安。
长安城中诸贵臣,争贵儒者席上珍。
复闻梁王好学问,轻弃剑客如埃尘。
吾丘寿王始得意,司马相如适被申。
大才大辩尚如此,何况我辈轻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