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蹙眉端并两峰,形容枯槁更龙钟。
可怜彩服翻成布,宁效囊锥立见锋。
臣子涓埃何补报,君亲天地有包容。
生平志愿何时了,能不忧心重有忡。
愁蹙眉端并两峰,形容枯槁更龙钟。
可怜彩服翻成布,宁效囊锥立见锋。
臣子涓埃何补报,君亲天地有包容。
生平志愿何时了,能不忧心重有忡。
这首明代程通的诗《和韵》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内心忧虑的人物形象。首句“愁蹙眉端并两峰”,通过描绘眉头紧锁如双峰耸立,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沉重忧虑。接着,“形容枯槁更龙钟”进一步刻画出诗人憔悴衰老的状态,暗示其身心疲惫。
“可怜彩服翻成布”,这里的“彩服”原本象征着荣耀与尊贵,但如今却变成了朴素的布衣,寓言了主人公地位的衰落,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诗人不愿像“囊锥”那样锋芒毕露,宁愿保持低调,暗含对现实的妥协和自我反思。
“臣子涓埃何补报”,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觉得自己微小的贡献难以报答国家和君主的恩情,流露出深深的愧疚和责任感。然而,“君亲天地有包容”,又暗示了天高地厚,个人的付出或许无法完全回报,只能寄希望于天地的宽广胸怀。
最后两句“生平志愿何时了,能不忧心重有忡”,直抒胸臆,诗人感叹一生的理想和抱负何时才能实现,不禁再次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沉思和无奈。
予曾过大梁,临风怀伊挚。
秉耒耕莘畴,遽抱唐虞志。
一民不时雍,内沟发深思。
此道久已陈,夫子愿躬试。
文行动至尊,龙头亲简置。
既穷太乙奇,复发鸿宝秘。
早晚宜相麻,天下乃得治。
麒也啙窳人,所受盈其器。
承乏白云省,爰书失圣意。
投荒分所宜,而况仅播弃。
譬如累棋者,累高势自坠。
烽火满近郊,逐臣正迁次。
感君怀芍药,题扇以相遗。
奄然蓬蒿人,俨若佩华璲。
此情何可酬,此念何可寘。
顿令松柏心,白首欲自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