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怜红艳落,幸倚碧泉幽。
萍梗非前识,相要何处流。
每怜红艳落,幸倚碧泉幽。
萍梗非前识,相要何处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与感慨。首句“每怜红艳落”,表达了诗人对凋零花朵的怜惜之情,红艳的花朵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生命,其凋落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接着,“幸倚碧泉幽”一句,诗人转而赞美周围的环境,碧绿的泉水与幽静的氛围为他提供了一处心灵的避风港,暗示了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
“萍梗非前识,相要何处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非前识,则表达了对过去认识的否定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人似乎在思考自己的命运与生活轨迹,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和对稳定生活的渴望。相要,即相邀,此处可能暗含了诗人对于某种理想状态或特定人物的期待,但又不知如何实现,流露出一种追寻与失落交织的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与内心困惑时的复杂心情。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在面对命运与自我认知时的挣扎与探索。
晴天螯柱。是崧岳降神,匡我皇路。
须识我熙朝,尽深仁、滋培布濩。天心歆眷。
俾首倡、楚湘才武。艰苦。看拊循,瘁尽谯羽。
家书弥益质实,是家庭谆诚告语。
制胜根原,还在精勤义恕。百战动名,百城疆圉。
后人看取。曾说与。精兵那藉西旅。
故园芜尽,便轻赍、归去依然飘泊。
旧拣牵船终隐地,头白团焦谁托。
隔岸千山,长堤十里,大纵渔樵乐。
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
最爱西跨湖桥,峰回水抱,丹翠供斟酌。
为画吾庐深竹底,小缀风栏云幕。
春至桃花,秋来枫树,随意施丘壑。
贺祠红处,酒旗斜飐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