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不善饮,见酒心辄喜。
酒户三数人,视我颇知己。
人生隔胸臆,对面千万里。
惟有醉后言,谬误亦至理。
当其饮极畅,天地归尺咫。
幽暗靡不宣,披豁倾底里。
不闻羡门生,能胜刘伶死。
穷达况有命,此酒未可止。
我生不善饮,见酒心辄喜。
酒户三数人,视我颇知己。
人生隔胸臆,对面千万里。
惟有醉后言,谬误亦至理。
当其饮极畅,天地归尺咫。
幽暗靡不宣,披豁倾底里。
不闻羡门生,能胜刘伶死。
穷达况有命,此酒未可止。
这首清代诗人周寿昌的《饮酒杂诗》描绘了诗人对酒的独特情感和体验。首句“我生不善饮,见酒心辄喜”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尽管自己不善饮酒。接下来,“酒户三数人,视我颇知己”写出了与朋友共饮时的投缘和知己之感,即使面对面坐着,也能感到心灵的亲近。
“人生隔胸臆,对面千万里”进一步强调了酒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的心灵相通。诗人认为只有在醉后,人们的话语才能毫无保留地表达真意,即使是错误也显得合乎道理。“当其饮极畅,天地归尺咫”形象地描述了饮酒带来的忘我状态,仿佛世界变得狭小而亲密。
“幽暗靡不宣,披豁倾底里”表达了在酒后,即便是内心深处的秘密也能得以揭示,坦诚相见。最后两句“不闻羡门生,能胜刘伶死”以典故表达,诗人并不羡慕传说中能长生不死的羡门弟子,而是享受眼前与酒友的欢愉,认为人生的穷达自有定数,饮酒并非无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饮酒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