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搆轩窗意亦深,滔滔浮俗倦登临。
诗书千载经纶志,松竹四时萧洒心。
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华侵。
行看富贵酬勤苦,车马重来拾翠阴。
漫搆轩窗意亦深,滔滔浮俗倦登临。
诗书千载经纶志,松竹四时萧洒心。
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华侵。
行看富贵酬勤苦,车马重来拾翠阴。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漫搆轩窗意亦深,滔滔浮俗倦登临"两句描写了诗人独处书斋,心境复杂而深沉。轩窗下可能摆放着书籍和文房四宝,而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
"诗书千载经纶志,松竹四时萧洒心"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来坚定自己的志向,并且通过观赏自然景物中的松竹来洗涤心灵。这里的“经纶志”指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个人抱负。
"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华侵"则描绘了诗人在清晨与深夜的独处时光,不让世俗的烦恼打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让月光带来的宁静感染自己。
最后两句"行看富贵酬勤苦,车马重来拾翠阴"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观察那些追求富贵的人们付出辛勤劳动而最终仍旧寻找安逸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王安石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