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籁晴潇湘,轻绡映寒碧。
节高风自清,中虚体常直。
何物撑嶙峋,无乃玉屏石。
依此盘错根,砥砺时相益。
愿得歌卫风,□□□□□。
对此图淇澳,千年仰圭璧。
爽籁晴潇湘,轻绡映寒碧。
节高风自清,中虚体常直。
何物撑嶙峋,无乃玉屏石。
依此盘错根,砥砺时相益。
愿得歌卫风,□□□□□。
对此图淇澳,千年仰圭璧。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竹石图为张玉屏主人题》描绘了一幅竹石图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风貌。"爽籁晴潇湘,轻绡映寒碧",形象地刻画了竹子在晴朗天气中发出清脆声音,如同丝织品般映衬着寒冷的碧绿,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意境。
"节高风自清,中虚体常直",赞美了竹子坚韧的品格,其挺拔的节节高升,象征着高尚的节操,空心的身躯则寓意着虚怀若谷的美德。接下来的诗句"何物撑嶙峋,无乃玉屏石",将竹比喻为支撑山石的玉屏石,进一步强化了其坚韧不屈的形象。
"依此盘错根,砥砺时相益",描述了竹根深深扎根于土壤中,如同砥砺前行,相互激励,寓意着竹子与主人张玉屏的精神交流和共同成长。最后两句"愿得歌卫风,□□□□□",表达了诗人希望竹子能如卫风一般守护主人,但此处缺失部分,可能是对竹子忠诚守护的祝愿。
"对此图淇澳,千年仰圭璧",诗人感叹欣赏这幅竹石图,如同仰望千年瑰宝,表达了对张玉屏主人品味和收藏的赞赏,以及对竹子精神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石为载体,寓言人品,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寄寓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相看剩有舌在口,吾侪之器诚筲斗。
几见死灰能复然,掉鞅摩垒空往还。
九衢鹿走待捷足,岂容跛鳖随其间。
岩岩具瞻百寮上,方以钧衡矜黜赏。
我自内愧鲁两生,君亦徒持书百城。
士多如鲫附如蚁,吾侪骨相非时荣。
甘厕郎官称漫士,耻作侍中持虎子。
儒生位置自有定,不谕朱蒙注滂喜。
爱君覃思能草元,朱弦清越时一弹。
庸庸下走苦不揣,亦希梯级随跻攀。
得失鸡虫奚足数,望君书成贮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