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
《竹》全文
宋 / 张咏   形式: 七言绝句

卷帘阴薄漏山色,攲枕韵疑寒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

(0)
注释
卷帘:拉开窗帘。
阴薄:光线微弱。
漏:透出。
山色:山的景色。
攲枕:斜倚枕头。
韵疑:仿佛像。
寒雨声:寒冷的雨声。
翻译
卷起窗帘,微弱的光线透出山的颜色,
斜倚枕头,仿佛听到似寒雨的韵律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末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和感受。首句“卷帘阴薄漏山色”中的“卷帘”,指的是窗棂上的布幔,它既是室内与户外之间的一道分隔,也象征着季节更迭中光影的流转。“阴薄”形容春日午后的阳光柔和而不烈,透过窗帘洒在室内的地面或物体上,显得有些模糊且缺乏清晰的轮廓。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

“攲枕韵疑寒雨声”中的“攲枕”,意指半躺在床或枕上,通常是在思考或回忆中。“韵疑寒雨声”则表现了诗人对声音的敏感和想象力,在安静的夜晚,他可能听到的是春雨初降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细小且难以辨识,但却能唤醒他内心深处的情愫。诗人通过这种细微之处,揭示了自己的情感状态与对自然界细腻感觉的共鸣。

第三句“春晚不知桃李谢”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无奈表达。在春末时分,当桃花和李花即将凋零时,诗人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这里,“不知”并非真的不知道,而是一种感慨之情的抒发,意味着诗人对这短暂的美景难以割舍。

最后一句“岁寒非避雪霜深”,则是诗人面对严冬时节的一种选择或无奈。这里,“岁寒”指的是年华渐老,与“春晚”相呼应,都是时间流逝的写照。“非避雪霜深”,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严寒之中,但并没有逃避,而是接受甚至拥抱这种自然界赋予的严酷环境。这也许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有着坚韧不拔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保持着一份从容自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他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诗中的意境幽雅,情感丰富,是一篇极具画面感和抒情色彩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咏
朝代:宋

(946—1015)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猜你喜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八二吕成公

气备中和,心涵古今。克治之勇,涵养之深。

宗程翼朱,共相斯道。中原文献,惟子是绍。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七十七王司徒

江左夷吾,忠实体国。云雷方屯,急贤辅翼。

建学明教,宏议远识。约巳夷淡,人服清德。

(0)

题画

木落天空水作秋,怀人离思正悠悠。

閒来携取君山笛,吹出乾坤万古愁。

(0)

送朱文石太史奉使襄藩四首·其四

羊公碑石藓痕多,遗爱应无迹渐磨。

子行试剔荒苔看,尚有行人堕泪么。

(0)

留别友人吴春洲六首·其四

滥窃无能敢自欺,一官君已负心期。

莫将踪迹论轻重,须看风波到岸时。

(0)

沙河值雨小憩蔡老家偶述二首·其一

平川斜日乱云飞,密雨濛濛霭夕霏。

赖有主人能款客,不教泥土污征衣。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