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刀霍霍波粼粼,江鱼见水不见人。
与鱼同居识鱼性,刺鱼要伺鱼入定。
鱼一尾,直百钱,得鱼买醉神祠边。
深秋鬼鼓何填填。
银刀霍霍波粼粼,江鱼见水不见人。
与鱼同居识鱼性,刺鱼要伺鱼入定。
鱼一尾,直百钱,得鱼买醉神祠边。
深秋鬼鼓何填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边钓鱼图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钓鱼人的智慧与耐心,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首句“银刀霍霍波粼粼”,运用了动态的描写手法,将钓鱼人的动作与水面的波光粼粼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氛围。银刀象征着钓鱼工具,霍霍之声则暗示了动作的迅速与熟练,波粼粼则是水面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两者相映成趣,既表现了钓鱼的技巧,也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接着,“江鱼见水不见人”一句,通过鱼儿的视角来反衬钓鱼人的隐蔽与巧妙,暗示了钓鱼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同时也体现了钓鱼活动的神秘与挑战性。
“与鱼同居识鱼性,刺鱼要伺鱼入定”进一步揭示了钓鱼者的智慧与经验。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等待,钓鱼人能够理解鱼儿的行为习惯,甚至预测它们的行动,这不仅需要对鱼类习性的深入了解,更体现了钓鱼人与自然界的深厚联系。
“鱼一尾,直百钱,得鱼买醉神祠边”描绘了钓鱼后的喜悦与满足。一条鱼的价值被量化为一百钱,虽是夸张之语,却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收获的珍视。将鱼带去神祠边买醉,则体现了人们在劳动之余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
最后,“深秋鬼鼓何填填”以深秋的景象作为背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肃穆的气氛。鬼鼓的声音在深秋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与前文的欢乐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忧郁的意境,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钓鱼这一日常活动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求。
阿婆三五华年,你那曾东涂西抹。
今朝只是,作腔装势,向谁喧聒。
明认鹓雏,犹将腐鼠,公然么喝。
又谁知有了,秃笔破砚,许大的,穷家活。
一自閒堕落。便几年、雪侵华发。
丝萝风致,夜邀山鬼,烛余空跋。
明月长江,清阴名岳,记曾簪笔。
思从兹更弃,老妻弱息,问吴门卒。